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十二五”規劃綱要鮮明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并舉,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施一元化人口管理
人口與經濟的本質關系,是人口內部結構變化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的變化。與上世紀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壓力相比,當前人口規模和城市化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人口結構失衡對社會發展的壓力更為嚴重,如果不能有效應對這些新變化、新挑戰,中國人口發展將遭遇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新時期人口發展的戰略目標。翟振武認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新表述,是對我國多年來人口調控理論與政策實踐的精準概括。它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人口的內部均衡,即人口數量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二是人口的外部均衡,即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如何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抓手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翟振武指出,近年來,我國人口計生工作從以行政制約為主轉向統籌協調,從“單一管理”轉向“綜合關懷+服務+管理+保障”,統籌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的關系,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關系,目標就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990年以來,國家人口計生委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打擊技術越軌,整治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和非法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建立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長的利益導向機制,從物質保障和性別文化上推進重男輕女思想的轉變。
應對人口年齡失衡的政策須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加快經濟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對出生人口進行調控,在人口規模與人口結構之間尋找平衡點。
“人口既不能增長過快,使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壓力過大,同時也不主張快速削減,這樣不利于人口結構的優化。”翟振武指出,相對于“十一五”的“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十二五”規劃綱要鮮明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
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和全國大城市的生育率持續走低,而中西部地區卻面臨低生育水平反彈壓力。“逐步完善政策”要堅持分類指導,關注重點難點地區。
“城市敞開了大門,但城里的月光不該有陰影。然而目前對流動人口只有管理,還缺少保障。”北京市委黨校人口研究所教授侯亞非強調,實現人口均衡分布應推進全國“一盤棋”服務管理。城市政府必須正視“新移民”存在的客觀事實,打破城市建設、管理以本地戶籍人口為規劃依據的思維定式,突破二元式人口管理模式,將失地的本地戶籍農民、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市勞動力市場,納入就業、培訓、社會保險、住房等體系,實施一元化人口管理。同時還要加快新農村建設,實現人口的就地城市化、有限市民化、居住園林化和農業現代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