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博鰲亞洲論壇已經迎來了十周年。在它十周歲之際,它以高品位、高格調、獨具魅力的特色吸引了有史以來規格最高,數量最多的與會團體和采訪團隊。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共贏”這一論壇始終致力目標的強大魅力。
論壇十周年,十個主題,一條共同主線——共贏。首屆論壇的主題為:新世紀、新挑戰、新亞洲——亞洲經濟合作與發展。2003至2007五年中,論壇主題分別為,亞洲尋求共贏:合作促進發展。亞洲尋求共贏:一個向世界開放的亞洲。亞洲尋求共贏:亞洲的新角色。亞洲尋求共贏:亞洲的新機會。亞洲尋求共贏:亞洲制勝全球經濟——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連續五年,論壇主題都以“尋求共贏”為前提。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亞洲留下了慘痛的教訓。為此,亞洲國家和地區積極探尋區域經濟合作的有效途徑,以共同防御經濟發展中的風險,謀求共同繁榮進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提出,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步拓展全方位合作;立足現有合作渠道,不斷擴大合作范圍;進一步拓展雙邊合作,增強區域合作基礎,實現開放式地區合作。十年前的今天,在20多場主題大會及議題分會中,與會代表以“合作”、“發展”為主線,就亞洲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亞洲貨幣金融合作、亞洲次區域合作、可持續發展等諸多問題展開討論,就亞洲國家和地區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達成了共識。
時間來到了2011年,今年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共同議題與全新挑戰。何為包容性發展?各位人士都有自己的解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包容中實現共贏式發展。即讓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使經濟增長產生的效益和財富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為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博鰲亞洲論壇十年,亞洲各國、各地區始終秉持著共贏這一宗旨在穩步發展、前進。從博鰲亞洲論壇成立那一天起,從26個國家的政要出席首屆論壇開始,亞洲就開始發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亞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實現共贏是亞洲崛起和振興的必由之路,是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尋求共贏符合亞洲實際和時代潮流的抉擇。亞洲的穩定、和平與發展,需要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一起做出不懈的努力。
十年間,亞洲區域合作、亞洲經濟一體化日趨成熟。2001年,中國成為第一個與東盟就建設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的國家,隨后,其他亞洲國家也紛紛加快與東盟的談判步伐。2003年,曾中斷的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重新開始,中國、日本、韓國與東盟建立了“10+3”合作機制。2004年,論壇在議題上向世界張開了雙臂。2005年,論壇首次發布《亞洲經濟一體化》白皮書,認為“亞洲正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堅力量?!?/span>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再次給亞洲一體化提供了平臺。可以說,2004年至2008年是博鰲論壇的成熟期,是亞洲經濟一體化機制日益成熟、亞洲開始走向世界的5年。而2010年1月1日堪稱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元年。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文萊6國相互取消關稅,亞洲國家的32億人民團結在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旗幟之下。
亞洲論壇落戶博鰲是海南之幸。我們與世界一起尋覓博鰲亞洲論壇一年又一年的足跡,見證博鰲亞洲論壇一年又一年的變遷,感受博鰲亞洲論壇一年又一年的飛躍,可以預見,未來博鰲亞洲論壇將在亞洲和世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诰W特約評論員 謝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