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4日消息(記者謝大強 楊杰)“五一”期間,職場“過勞”現象成為公眾視野的熱門關鍵詞。5月3日,記者調查發現,面對企業的加班行為,椰城許多員工尤其是年輕白領在增加薪酬或保住飯碗,在休息與透支健康的矛盾中糾結。加班實在是無奈的選擇,為了保住崗位與薪酬,員工大多忍氣吞聲,造成勞動監察部門對用工企業過度加班現象難以監管。
?
員工 不加班有可能丟掉飯碗
?
5月1日上午,在博鰲一家酒店的大堂內,一家旅游地產公司銷售人員宋梅見有客人辦理入住手續,立即上前推銷公司的樓盤項目,嗓音明顯沙啞。“沒辦法,越是節假日我們越忙,加上現在樓市相對較冷,不加班推銷出去樓盤,1000元的底薪夠什么用?”
?
在海口一家貿易公司擔任化妝品銷售主管的李小姐是令人羨慕的白領,每月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但為了這份職位與薪酬,她付出了近3年的努力。自大學畢業后,她放棄了旅游、健身等眾多業余愛好。每天往返于公司與各賣場之間,補換貨、拓展市場、拜訪客戶等,“感覺自己就是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器,真怕哪一天病了或累倒。”她告訴記者,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當前網上熱議的白領“過勞”現象,反映的就是現實。“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有可能就丟掉飯碗或每月為房租、生活費而發愁。”
?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現在職場競爭激烈,找到一份讓人艷羨的工作并不容易,有的年輕白領擔心在與同事的競爭中處于下風,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從而選擇加班增加業績。還有一些企業安排給員工過度的工作量,客觀造成企業從不或很少安排員工加班,但員工如果不加班就沒法完成工作任務的狀況。
?
日前,智聯招聘對5000名白領網上的調查顯示,明確認為自己“過勞”或“有些過勞”的職場人高達70.8%,他們認為工作負荷已經超過了能夠承受的狀態,處于一種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中。職場人士中,48.6%表示自己壓力很大,72.5%表示工作壓力已經影響到生活,其中近六成懷疑自己有輕微抑郁癥狀。
?
?
企業 加班是工人的生存需要
?
員工反映“過勞”,將用工企業特別是加班頻繁的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海口港澳開發區一家具廠總經理林先生說,其實企業也想從人文關懷角度,盡量不讓工人加班加點,但一些企業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小企業,只有通過加班來降低生產成本,如果不降低成本,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就沒辦法與同行競爭,面臨淘汰的命運。
?
“還有不少工人主動提出加班,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更多工資。”林先生稱,加班其實是很多企業、很多工人生存的需要。他舉例說,像在港澳開發區內,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加工企業,不少超過了勞動部門一個月最長加班時間不超過36小時的規定。對于目前改變過度加班的現象,他認為不大可能。
?
海南一商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先生認為,當前網上熱議的“過勞”并不像許多網友反映的那般嚴重,這可能跟白領長期優越慣了有關,他稱員工只要不是長時間超負荷加班,身體完全可以承受,員工“過勞”可能跟自身體質有關。他建議,用工企業最好一年或定期為員工做一次體檢,這樣企業才能對員工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安排工作或加班時盡量照顧身體較差的員工。
?
曾被員工投訴未足額支付加班工資的海南一顯示器生產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很多生產、加工企業加班加點是季節性的,淡季即使不開工也給工人發放基本工資,他為此認為加班與平時放假抵平。
部門 三大現象或成“過勞”誘因
?
市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分析,職場中的三種現象,極可能成為從業者“過勞”的誘因。
?
“過勞”現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很少主動與從業者簽署勞動合同,使得從業者后期舉證投訴面臨尷尬。這一現狀引發的直接后果就是就業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根本保障,一旦引發“過勞”、薪金不公等勞動糾紛時往往缺乏合法證據。
?
其次,部分企業員工普遍缺乏證據意識,薪酬取得方式上存在監管漏洞。中小企業在用工管理方面書寫記錄少,加之員工流動性高,導致處理投訴時取證較難。工作中往往是老板一句話,員工就得加班加點。即使員工有心保留書面記錄,上面沒有老板簽字和企業蓋章,很難作為有效證明。而在工作時間方面,這些企業基本沒有實施每周5天工作制,平均每月只休息2—4天,而員工的工資水平多是通過加班趕工來實現。
?
同時,部分中小企業用工管理的非正規性特征比較突出。這些企業多是小型加工和制造業,老板與員工常常存在一種微妙的關系,即雙方為同鄉或親屬關系,以親情和鄉情,而非合同、契約作為雙方權利、義務的保障和約束,很多員工即使吃了虧,也礙于各種情面忍氣吞聲或者私下解決。
?
?
相關鏈接
中國白領過勞現象普遍 自嘲如同黑煤窯里的童工
大城市白領“過勞”成常態 追求高收入成主因
驚!預示上班族“過勞”的27個危險信號
細數肥胖偏愛“過勞”白領的5宗罪
七成職場人憂慮“過勞死” 有病拖延不治是誘因
身體過勞前6個月有信號
職場減壓避免25歲OL過勞死 生活“毒物”無線上網輻射大
該有個法律干預“過勞死”
員工每天工作10小時下班身亡 家屬疑“過勞死”
日本官方認定首例中國研修生過勞死案件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