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何先倫一家人在吃午飯。何先倫,今年43歲,東河口村人,青川縣關莊郵政所郵遞員,“5·12”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大嫂、二哥二嫂、弟弟弟媳和堂哥,由于大哥早年去世,他成為家庭唯一的男人。地震讓二哥的女兒何小倩,弟弟的女兒何元敏成了孤兒,何先倫毫不猶豫地把兩個侄女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女兒何潤一起住。“幾個年齡相當的姐妹在一起會比較容易走出地震的陰影,”何先倫說。震后兩年里,何先倫除了肩負著5個鄉鎮的郵政投遞工作之外,還要負責孩子們的飲食起居。每天早上6點,何先倫和妻子起床之后,就開始幫孩子們做早飯,妻子則要去鎮上打工。7點,他將孩子們送出家門,自己則開始送信。青川縣處處山巒,再加上地震的損傷,很多道路路況很差,有時候從一家送到另外一家,需要走15公里山路,而何先倫每天送的報紙基本都在300份左右。但不管有多忙,每天11點半,何先倫還必須趕回家給孩子們做午飯。當時何先倫每月工資1000左右,為了擔負全家的生活費用,妻子范連會去了鎮上一家餐廳打工,一個月能掙1000元。這樣的收入,要撫育3個小孩仍是很吃緊。但即便這樣,當得知小倩想要點讀機后,他仍是狠心花1000多元買了一臺。為了三個孩子方便上網查找資料,老何還給孩子買了電腦和打印機。汶川地震后,國家和社會對孤兒有很多扶助政策,每月會給地震孤兒發放一千多元的基金,但何先倫一分不花,全部給兩個侄女存著,“等她們長大成人后,我會一分不花地把錢全部給她們。” 2011年春節前,何先倫一家五口搬進一棟三間兩層的樓房,住在90多平米的二樓上。何先倫把一個大房間隔成兩個單間,他和妻子住沒有窗戶的一間小屋子,寬敞明亮的則給孩子。“只要三個娃娃高興,好好學習,再苦我都覺得值了”。現在何先倫已經從郵政所的臨時工轉成了正式工,漲了工資。他讓妻子辭掉餐館工作,每天負責小孩的起居生活。何先倫更將空余的時間放在孩子們身上,常常利用送報刊雜志的機會從老師那打聽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天天督促孩子們完成作業,將報紙上有用的知識讀給她們聽。他說:“三個孩子是我們的全部,我只有把她們教育好,我才能不辜負二哥、弟弟!”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