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近來急漲急跌,價格走勢猶如過山車,美國、中國、印度、俄羅斯紛紛在上周末密集出臺了應對措施。業內人士分析稱,短期來看,國際油價受到多國經濟前景和中東北非政治局勢不確定性影響,波動加大。但長期來看,各國能源爭奪仍在加劇,如北極地區將成為下一個資源爭奪戰場。
從4月到上周末,油價基本呈現M形波動。4月中下旬,倫敦布倫特油價還呈上漲之勢,徘徊在120美元附近,但進入5月,一波大跌行情開始,5日單日跌幅竟達到8.19%,在連跌數日后,9日開始反彈,當天漲幅達5.73%,但連續大漲兩日之后再次下跌,12日收于110美元。紐約原油價格走勢基本相似,相比2日一度達到的115美元高點,13日跌至99美元。
對此,法新社報道稱,石油企業殼牌集團董事長約瑪·奧利拉13日警告說,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雙重影響下,相比過去,國際油價波動性大幅提高,而“中東北非局勢不確定性正是短期內增加這種波動的重要因素。”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周油價兩次跌破100美元,同時出現過大漲,這種M形的變化反映出人們對經濟前景心中沒底,推升油價和促使價格暴跌的因素并存。而對于5月油價主要呈下跌態勢的原因,韓曉平認為,主因是人們對全球經濟不看好。首先,美國境遇不容樂觀,如失業率增加,以及最近不斷遭受龍卷風、水災等自然災害襲擊。其次,歐洲仍搞不定利比亞問題,而利比亞戰爭帶來的難民問題反而使歐洲陷入分裂,使歐元受到重創。第三,日本地震后核問題未得到控制。嚴重缺電也給災后重建帶來很大困難,日本可能因此變成“經濟僵尸”。最后,中國收緊的貨幣政策也讓一些投資者擔憂。
面對國際油價走勢,盡管各國具體情況和出發點不同,美國、印度、俄羅斯、中國都在近期相應出臺了政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宣布,準備采取三項舉措以應對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包括擴大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灣部分地區的石油開采,以減少對進口石油依賴。
法新社14日則報道說,印度的國有石油公司周六大幅上調汽油價格近9%,以應對原油價格上漲。《印度時報》15日說,由于印度政府已經放棄了能源補貼政策,當國際油價上沖到119美元時,印度油商們再堅持95美元的國內油價就會折本了。
俄羅斯政府從5月1日將燃油出口稅提高了90%,這其實就是限制了出口。俄能源部長什馬特科13日表示,石油短缺現象仍在持續,俄政府可能會另外采取措施。4月以來,俄羅斯許多地區出現汽油供應不足現象,有的地區的加油站甚至無油可加。俄能源部認為,俄國內汽油供應不足的原因是石油產品出口大幅增加,增幅達67%,同時大型石油企業減少國內石油供應。有分析認為,伴隨國際油價大漲,與其在國內低價出售,俄石油企業更愿意出口石油或石油制品。
中國國家發改委在13日宣布,為確保國內市場供應,原則上暫停安排柴油出口。《金融時報》的報道說,面對氣溫升高以及季節性農業需求的增加可能帶來強勁的成品油需求,中國希望確保本國成品油供應充足,這也是出于對抑制通貨膨脹的考慮。中國政府在4月初將汽油和柴油價格上調了約5%,為去年10月份以來第四次價格上調。由于擔心可能會推高通貨膨脹率,國家發改委一直不愿進一步上調油價。
相比短期內油價急漲急跌,作為長期戰略,各國能源爭奪仍在加劇。上周,第七屆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在格陵蘭島舉行。美聯社評論說,鑒于北極地區冰層融化帶來新的航線以及該地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北極地區將成為下一個資源爭奪戰場。英國《衛報》12日說,英國凱恩能源公司已經準備在格陵蘭島沿岸勘探石油,殼牌石油也已經將下一個石油開采目標瞄準了阿拉斯加,英國石油公司則同俄羅斯談定,開發俄羅斯所在北極區域的藏油區。新獲連任的加拿大總理哈珀則說,北約應當加快拉攏北極區域的國家,借此在北極能源爭奪中,和北約成員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俄羅斯較量。
?
?
相關鏈接:
國際油價10日繼續反彈
紐約油價跌破100美元 基金公司繼續拋售金銀
美國油價攀升致餐館烹飪舊油盜賊變“猖狂”
每升1.02美元 奧巴馬感嘆美國油價高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