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27日消息??中國是“領袖”還是“叛徒”?這個問題在八國集團峰會開幕當日(26日)被媒體提出,顯得尤為刺耳。由于法國單方面宣布中國支持法國女財長拉加德擔任下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印度《商業標準報》急匆匆指責中國搞兩面派:表面上與金磚國家發表反對歐洲人連任的共同聲明,背地里卻與法國人內幕交易。但如果真是這樣,又怎么解釋拉加德26日宣布將于近期訪問中印,向“最不支持她競選的國家”尋求支持。同樣是金磚國家媒體,“俄羅斯之聲”將中國看做帶領新興國家“造西方反”的“灰色主教”,這兩種極端定位似乎表明,在歐洲與新興國家的最新戰爭中,中國被很多人看做左右戰局的勝負手。經此一役,即使歐洲人再次執掌IMF,也無法像過去那樣由著性子辦事了。面對各種矛盾猜測,美國網絡媒體HULIQ提出一個新鮮建議:為何不讓中國人執掌IMF,用古老的東方智慧解決問題?
“中國怎么想”被各方猜測
“印度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則、突破歐洲人束縛的機會正在失去,原因是中國背叛了金磚五國在IMF總裁之爭上展現的罕見團結。”26日刊登這番話的印度《商業標準報》對中國進行了很嚴肅的指控,指責中國一邊與金磚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歐洲人連任IMF總裁,一邊與法國達成私下交易:歐盟支持由中國人接替今年8月退休的利普斯基擔任IMF第一副總裁,以換取中國支持法國女財長拉加德接任IMF總裁。文章為此擺出的“證據”是,法國預算部長巴胡安在金磚國家聯合聲明發表前幾小時表示,拉加德出任總裁的提名得到中國和巴西的支持,此外,有IMF“匿名高層消息源”證實中法幕后交易,并稱中國人接任第一副總裁是“讓所有人高興的結果”。
中國真是金磚國家的叛徒嗎?起碼在“俄羅斯之聲”眼中,這并非中國扮演的角色。該網站文章將IMF總裁之爭稱為中國對發達國家在國際事務上壟斷地位的又一次沖擊。文章說,俄專家認為,在這場挑戰IMF潛規則的戰斗中,中國扮演了“灰色主教”的角色,由于確信美歐不會同意中國人執掌IMF,中國沒有推舉自己人參選,而將策略定為收集所有發展中國家伙伴對一名統一候選人的贊同票,這種戰術曾幫中國成功申辦奧運會和世博會。
事實上,多數印度媒體清楚,有關中國支持拉加德當選的消息是法國政府單方面發布的,中國并未證實。《印度經濟時報》26日援引印度駐IMF執行董事維爾馬尼的話說,“顯然,我對于中法間私下溝通并不知情”。美國《華爾街日報》說,如果中國真支持拉加德,將是對法國的巨大鼓舞,但問題在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支持她。文章說,以往曾出現過歐洲比中國政府更直截了當地公布中國意圖、到最后確實屬實的情況,但法國這次也可能對中國的態度想得太多,“希望在比賽開始前就決定勝負”。文章說,對于是否支持拉加德,“中國在打太極。”
在26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姜瑜被外國記者問及此事。姜瑜表示,中方希望各方在遵循公開、透明、擇優的原則基礎上,通過民主協商做出決定。路透社稱,這是中國在是否支持拉加德問題上的又一次“回避”。同日,拉加德公開表示,將為尋求新興國家支持展開全球巡訪,最快本周日訪問中國,此后還將訪問巴西和印度。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拉加德身邊人士的話說,此行目的是要“說服那些最不支持她競選IMF總裁的國家”。
《環球時報》記者26日向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求證“中國支持拉加德”的傳言,但并未得到明確回復。有分析人士2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法國單方面宣稱中國、巴西支持拉加德在前,金磚五國發表反對歐洲人連任的聯合聲明在后,不能排除法國放出這種風聲有分化金磚國家內部團結的意圖,這讓印度媒體對中國的指責看上去像是掉進了一個“套”。法國新聞網站EXPATICA26日還說,俄羅斯反對歐洲人繼任IMF總裁的立場也有所松動,俄駐歐盟使團官員透露,莫斯科有可能“效仿中國支持拉加德”。
印度媒體26日也出現要求印度支持拉加德當選的聲音。《印度時報》題為“理性比自豪感更重要”的文章說,雖然由印度人或其他新興國家人士執掌IMF象征著公平,但這種公平實際上包含著不安。目前主要候選人中,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會扭曲IMF政策,俄羅斯支持的哈薩克斯坦央行行長馬爾琴科更可能這樣做,南非經濟學家曼努爾壓根兒不該參選,如果中國人當選更是災難,對印度來說,拉加德當選有好處,必須支持她。
?西方借G8峰會統一槍口?
26日,八國集團峰會在法國西部城市多維爾開幕。路透社說,雖然“阿拉伯之春”是西方工業國家此次聚首的主要議題,但IMF總裁之爭有可能成為會議重點。一名IMF內部消息人士說,由于金磚國家看上去已無法推舉一位統一的候選人,西方七國有可能在此次峰會上有所決定,而俄羅斯和受邀與會的南非將會捍衛金磚國家的立場。雖然德國政府宣稱G8峰會不是討論IMF總裁人選的合適場所,但俄總統助理德沃爾科維奇25日說,此事一定會被討論,因為“所有人都感興趣”。
奧地利國家電視臺說,G8峰會成了 “拯救世界的會議”,西方很可能統一候選人,以在爭奪中搶占先機。德國《法蘭克福新聞報》說,歐洲已做出決定,IMF 必須由歐洲人領導。文章說,舊大陸向世界發出的口號是:“法國國王(卡恩)雖死,但法國女王(拉加德)萬歲”。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主流媒體上也出現認為IMF總裁選人規則應該變化的聲音。美國《華盛頓郵報》26日刊登的社論說,IMF是個自相矛盾的機構,當它向負債國借出其3400億美元儲備金中的大部分資金時,往往會向受援國提出附帶條件,要求這些國家放棄扭曲市場的政治干預,然而當IMF挑選自己的領導人時,政治卻起了重大作用。文章說,卡恩辭職后,IMF執行堇事會承諾依據“公開、透明、擇優”原則選人,如果說話算數,這將是歷史上頭一遭,因為IMF是依據固有規則選人,但從未選出過最好的領導人。文章說,如果真的只考慮個人能力, IMF總裁職位應授予以色列央行行長斯坦利那樣的能人,可惜“以色列在國際政治舞臺土是不受歡迎的角色”。
英國《金融時報》說,如果再任命一名法國人擔任總裁,IMF的道德威信有可能進一步被削弱,無論拉加德具有多么優異的素質,如果她像歐洲各國希望的那樣通過既定事實的方式贏得這一職位,將不符合歐洲乃至 IMF的利益。文章說,新興大國已對歐洲匆忙安排自己人出任此職感到不爽,尤其是歐洲曾許諾此職位將不再是舊世界的領地,就此而言,他們當然是對的,IMF總裁應通過競選產生。不過文章說,這最終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磚國家能否提名一名合適的候選人,并且這位候選人能獲得美國的支持,但目前并沒有這樣的候選人出現。
巴西通訊社說,此次IMF總裁選拔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目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周四說,他希望新興國家團結在他身邊,拒絕必須由歐洲人領導IMF的觀念。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則表示,美國尚未決定支持哪位候選人,但對女性參選表示改迎。日本、俄羅斯和印度則出現支持本國人當選的聲音,俄新社提出“為什么不能是俄羅斯人”的質問,日本電視臺稱,日本希望繼任者是日本人。印度媒體則對本國候選人阿魯瓦利亞因年齡“超標”退出競選表示遺憾。法國歐洲電視臺說,由于美歐在IMF所占份額過半,金磚國家即使齊心協力也難撼動美歐優勢:如果各懷心思,就更無威脅。 “為何不借鑒古老東方的智慧?”
在西方媒體圍繞IMF總裁之爭的熱鬧爭論中,美國HULIQ網站題為“為什么 IMF新總裁不是中國制造”的文章顯得很另類。文章說,當下,歐洲人希望選出另一個歐洲人,美國人希望繼任者是美國人,非洲人希望獲勝的是非洲人,或許現在到了求助于“古老東方的智慧”的時候。文章說,孔子說過很多啟發性名言,如溫故而知新,而對當下的IMF而言,
沒有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更好的忠告了。在實踐這些智慧名言方面,沒有國家比中國更有遠見,過去10年,中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雖經歷挫折卻依然保持經濟繁榮,其能力體現在謹慎的風險管理、政府強大的影響力、社會和文化智慧、經濟基礎設施以及人民的職業道德,IMF 有理由選擇一名中國人擔任新總裁。
法國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拉莫 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新興國家要求掌權的呼聲是合理的,但由于IMF 組織結構未變,這次選出的新總裁恐怕還是歐洲人。印度總理辛格也說,徹底改變國際金融制度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任務。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環球時報》說,此次IMF總裁之爭,金磚國家有點倉促應戰的味道,通過一次 “革命”扳倒舊制度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發表聯合聲明,金磚國家已打了西方一板子,讓發達國家意識到,IMF總裁之位并非天生歸他們所有,即使拉加德接任,未來也不得不更加重視新興國家的利益。
拉加德26日說,她渴望得到多數國家支持,而非僅被看做是歐洲的代表,她一旦當選,將首先證明自己獨立于法國政府之外。
?
?
相關鏈接
澳大利亞前總理和前財長有意角逐IMF總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