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藥集團排污問題被曝光,環保部門曾多次要求其限期治理,但始終未能徹底解決。對于何時能夠異地建廠,哈藥總廠曾表示會因投資巨大導致企業虧損,希望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據悉,該集團年廣告預算超過5億元,而環保預算僅為1960萬元。(6月9日《北京日報》)
????哈藥集團的行為讓人費解,有那么多錢做廣告,往自己企業臉上貼金,卻怎么會沒錢來治理污染?
????哈藥集團的行為更讓人憤慨!媒體曝光的哈藥集團偷排亂放可謂肆無忌憚: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么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么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對藥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
????而且,這種水陸空立體排污,已非一日。早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均有哈藥總廠刺鼻氣味影響周邊居民的報道。哈藥方面雖屢次稱即將解決問題,但居民投訴卻一直不斷。
????2010年年報披露,哈藥股份投入約1960萬元用于治污。然而哈藥總廠仍在“哭窮”。去年11月,有居民在網站上詢問,“‘哈藥怪味’何時了”。哈藥總廠稱,由于異地建廠的投資巨大,原料藥產品的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微薄,預計投產后2~3年內將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極易造成企業處于虧損境地,造成企業無法生存的后果?!本驮凇翱薷F”的同時,哈藥股份廣告費用出手不凡:去年達5.4億元。而此前的2008、2009年廣告費用均在4億元以上。
????一方面斥巨資做廣告,一面卻聲稱無錢沒法治理污染。這是企業真實的現實,還是明顯的狡辯?稍具常識的人就可以得出結論。
????近段時間以來,企業污染環境的重大事件頻頻發生:浙江余杭水污染事件、河北元氏縣化工污染事件、紫金礦業污染事件令人觸目驚心。這些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液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甚至災難,這也是稍具常識的人,當然包括那些具有經營頭腦的企業負責人,都可以作出的判斷。
????現實中類似的企業,還有不少。為什么一些公認的污染企業能在公眾質疑與投訴中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為危害環境安全與公眾利益的“龐然大物”?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存在于社會整體之中的企業行為,其經營行為必然對其他社會成員產生影響,在經濟學中這種影響被稱之為外部性。經濟學家曼昆教授對此的解說更簡潔:“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無補償的影響?!?/p>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可以看做是追逐利潤的“經濟人”,往往更多地會考慮內部利益而非外部效應。換言之,企業對外部造成的環境損害,如果不通過制度設計轉化為企業自身的成本,企業是不可能真正重視與感知治理污染的緊迫與重要。
????越來越多企業污染的案例表明,如果不從根本上阻止與約束企業擺脫治污成本的沖動,就不能遏制企業污染的行為,就難以避免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
????因此,要改變企業肆意排污的亂象,不僅要揚湯止沸,更要釜底抽薪,要讓企業切實為污染造成的損害買單。所以,政府應就企業外部效應問題進行更合乎市場規律的制度干預,如切實加強排污收費、公害賠償的執行力度等,把破壞環境與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轉化為企業生產經營必須付出的成本,讓企業背負這些成本經營,而不是在無償或廉價破壞環境中膨大,更不能出現有錢揮霍、貼金,卻無錢治污的荒唐鬧劇。(尹于世)
?
???相關新聞
哈藥股份深陷“環保門” 子公司停產近3個月卻未公告
哈藥股份廣告投入是環保投入27倍 自稱無力治污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肆意排污 環保部門嚴令停產或減產
受塑化劑污染產品再增3種 哈藥總廠將污水直排入河被令停產
哈藥總廠將污水直排入河 已經被令停產減產[圖]
哈藥總廠污染調查:居民夏天戴口罩忍臭十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