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地鐵扶梯“急停鈕”位置不統一
地鐵扶梯一般都有“急停鈕”,以備出現緊急情況時制動。昨天記者發現,由于地鐵各站扶梯品牌不同,甚至一個車站內也同時存在多品牌電梯,因此電梯“急停鈕”位置不統一,令不少乘客犯迷糊。
“有一次,我遇到十多位老年乘客出站,一位老人失足跌倒后,三五位緊跟的老人也摔倒在電梯上。”市民呂先生說,“我當時就按動了急停鈕,電梯在3秒鐘內停下,老人們沒有受到更多傷害。”
然而,記者詢問了周圍的幾位朋友,極少有人注意到扶梯有該按鈕,其余人均不知道此按鈕的作用。“這些按鈕分布都不一樣,有些在電梯最下端,有些是在最上端,還有些電梯的中部也會設置。”呂先生建議說,“地鐵應該在這些按鈕旁設置明顯的提示標志,同時加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辦法等。”
地鐵防災體驗沒有電梯這一項
“體驗地鐵防災的票已經發完了,咱們明天早點來吧。你看,所有人胳膊上都貼著一張圓票,還是回家吧,明天再來。”昨日早晨10時,在中國消防博物館地下一層體驗館門口,孫大爺苦口婆心地勸著6歲的小孫子。
“博物館一開門我們就到了,可體驗票已經發完了,您什么時候來領的票啊?”孫大爺拉住一位觀眾打聽著,“孫子每天都要坐地鐵上幼兒園,但是這方面的教育很少,所以今天特意給他請了假,帶他來上課。”
在8個體驗場景中,“4號線站臺及車廂”的模擬現場人氣兒最旺。“北京地鐵車廂里,擺放滅火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大家知道在哪里嗎?”面對講解員的提問,20余位體驗者無論老少均搖頭。“在學校里沒有學習過這些知識。”大三學生王力說,“通過這次學習,我知道滅火器是在車廂的連接處,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會鎮定得多。”
“怎么沒有電梯的場景啊?”“遇到扶梯突然倒轉,怎么辦?”……體驗過程中,觀眾問題主要聚焦電梯。對此,講解員表示:“由于電梯事故相對不常見,所以當初沒有模擬場景,但乘客搭乘扶梯時應該握住扶手,靠右站立,留出左側應急,遇到突發事件要護住頭部和腹部等。”
5天之內,由于地鐵頻現事故,類似自發“補習”公共交通防災知識的市民不在少數,可以體驗公共交通突發應急的地方——中國消防博物館預約人數猛增。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團體參觀預約已經排到兩個月以后。”
體驗人群中,學生并非主流。“僅占總客流的15%左右,但是今后我們將加大力度,與中小學合作,爭取在全市范圍內普及校園防災演練。”消防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今后,館內還將新增科普互動等項目,吸引更多人學習應急知識。”
回訪
事故出站口仍被封閉
昨日14時,記者再次前往事發4號線動物園地鐵站,此時,該站的A出口仍然大門緊閉,無法出入,有警戒線封鎖和民警看守。
“什么時候能恢復正常?”面對記者的詢問,地鐵安保人員表示,目前故障扶梯已經拆解,為防止對行人通行造成不便,A出口暫未確定恢復開放時間。
而前日曾關閉的地鐵D口,目前已經恢復正常運營。記者看到,D口由于距地面較遠,共有兩對上下行扶梯(四臺),此時,位置較低的一對扶梯由于與A口故障電梯同類型,已經停止運營,幾名工作人員站在停運扶梯底部,用擴音器引導乘客從樓梯通行。
傷者醫治和補償問題正在協商
昨日,記者再次前往人民醫院,獲知傷者已經轉至住院部。此時,人民醫院內仍聚集大量持“長槍短炮”的媒體記者。
“現在傷者需要安靜的休養環境,大家請回。”醫護人員稱,為了讓傷者不受打擾,目前進入住院部需要提供相關證件、傷者信息,并經其本人允許才可以接觸。
“公司將安排專人負責接待死傷者家屬,負責食宿和交通費用。公司領導已到醫院探望傷者,表達歉意同時正在就醫治和補償問題進行協商。”京港地鐵新聞發言人楊苓說。(劉冕 汪丹 王維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