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表示食用油限價期結束的消息不脛而走,但始終沒有得到發改委的正式確認。各大食用油品牌蠢蠢欲動醞釀提價,誰也沒膽量做第一個開漲的“出頭鳥”。食用油的價格紅繩還能繃多久?
高成本令行業整體虧損
去年12月以來,盡管大豆、毛油、人力成本持續攀高,但在國家發改委的約談下,占據市場份額超過60%的益海嘉里、中糧集團、中紡集團、九三油脂等大型企業的食用油終端價格不再上漲,食用油限價令延續半年之久。
有券商研究報告指出,隨著限價的持續,終端油價停滯逐漸向精煉油環節傳導。在壓榨環節,壓榨利潤已經連續5—6個月為負,即便企業采用套保模式,壓榨利潤也降至低位。
一些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都未虧損的大豆加工企業破天荒出現了巨額虧損。曾在2008年盈利接近2個億的東凌糧油(000893),今年二季度虧損額高達9000萬元,抵消掉一季度盈利后,上半年合計虧損7500萬元。公司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進口大豆加工所產成品的成本高于國內成品市場價格。
有統計顯示,目前國內采用國產大豆進行壓榨的企業,每噸大豆還能維持盈利60元左右,但這類企業在行業中占比很小;而大量采用進口大豆作為原料進行壓榨生產的油廠基本每噸大豆凈虧損210元左右,行業整體虧損時間已經延續了半年,虧損最高的達300元左右。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表示,目前市場存在“倒掛”現象,其中以花生油“倒掛”現象最為明顯,去年,花生上市時的價格在每噸8400元左右,但目前用于榨油的花生價格漲到每噸10000元以上,作為食材的花生價格最高達到每噸15000元,花生的價格與去年相比幾乎翻倍,加上人力成本、物流、通脹等的多重因素影響,加劇了此現象,最直接的解決方法是提高終端產品的價格,其次,就是通過縮減產品生產線來減小虧損額度。”
魯花漲價“出爾反爾”
在國內物價上漲以及成本推升下,長達半年之久的食用油限價令讓國內油脂企業叫苦不迭。隨著限價令6月底到期,7月中旬市場傳出消息稱魯花將旗下花生油產品漲價5%—8%。記者了解到,部分超市接到了來自供貨商的提價通知。
不過,隨后魯花方面申明花生油漲價系誤傳,所謂價格上調是因為捆綁銷售,贈送了小瓶裝的葵花油,花生油實際價格未變。公司同時還表示,已明令禁止上調小包裝食用油價格。
相關報道稱,針對近期魯花花生油漲價問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之前對于食用油限價的禁令的確已經解除。該負責人表示,成品食用油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出現波動非常正常。但如出現大幅波動,國家就會調控。
誰都怕當漲價“出頭鳥”
“魯花提價”的傳聞也反映出企業急欲提價的強烈沖動。近期市場再次傳出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中糧集團的福臨門食用油已向發改委提出漲價申請,不過對于上述傳聞的真實性,相關各方并未作出證實。
“魯花事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未來,魯花等食用油企業進行漲價應該是必然的,只是最近迫于輿論壓力暫緩了,等政策風頭不那么緊了,他們一定會再漲價。”有業內人士勸誡油企,不要在敏感時刻當第一只“出頭鳥”。
國內某大型食用油生產商負責人告訴記者:“暫時沒有漲價計劃,接下去仍將密切關注市場情況。”這被業界人士解讀為“觀望”。事實上現階段“想漲”已經是國內食用油企業普遍的沖動,但沒有任何一家有膽量做第一個開漲的“出頭鳥”。魯花提價出爾反爾就是這樣。
?
???相關新聞
?
食用油企業否認漲價消息 成本壓力仍揮之不去
海口食用油價格基本穩定 業內稱并不排除漲價可能
“限價令”到期 海口食用油多未調價
地溝油變身食用油 部分流向超市 知名企業也購
地溝油變身食用油 黑作坊竟成精煉廠
食用油限價令即將到期 專家稱不大可能繼續限價
日常挑選食用油必須遵循哪三個原則
發改委約談17個協會 食用油巨頭暫緩漲價兩個月
春節臨近 海口大米食用油豬羊肉價格均有小幅上漲
海口超市食用油價格相差懸殊 原是轉基因惹的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