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28日消息??伴隨著海口城市“禁摩”舉措的推進,當年困擾海口交通的“摩的”現象日漸減少,然而取而代之的電動車拉客現象則日益盛行。記者27日在海秀路、解放路、文華路、龍昆南路等多個路段走訪時發現,在眾多公交站點及交叉路口,電動車拉客現象非常普遍。“電的”隨意闖紅燈、穿梭快車道、車速過快、不給乘坐者佩戴安全帽等問題,令人不禁為乘坐者的安全捏把汗。
【現象】
拉客電動車大多超標
27日上午,記者在文華路文華市場路口看到,幾輛電動車停靠在路邊等客人。和一般的家用電動車相比,“電的”的體積要大得多,顯然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有的甚至和摩托車的體積相比無異。在閑聊中一位“電的”司機向記者透露,之所以要選擇這種無論是體積還是車速都超標的“大塊頭”,是因為“賣相好”,如果騎太小的電動車,很多客人都不愿意搭乘。記者問從文華路到海府路這么遠的路程可不可以走時,電動車司機表示沒問題。
“乘客”沒有安全帽佩戴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海秀路兩旁的公交車站,發現候車亭后面停靠著很多等著拉客的電動車,記者在站臺處站了不到一分鐘,就有一輛電動車載客離開,生意很好。記者發現拉客的電動車司機并未給乘客準備安全帽。市民黃小姐對此也深有感慨,“以往坐摩的人家還給你準備一個安全帽,現在電動車拉客什么也沒有,非常危險。”黃小姐說,有的電動車車速一點都不輸給摩托車,如果乘坐“電的”沒有安全措施,一旦發生車禍后果不堪設想。
無牌上路肆意違章
記者又走訪了解放西路,這條繁華路段恰恰是電動車拉客最多的地方。記者在車站等車時,“電的”司機會主動上前搭訕,問去哪之類的話。記者現場采訪了在附近擺攤的幾名攤主,他們集中反映的是這里電動車刮蹭現象較多。
在龍昆南路與南海大道交叉十字路口,記者看到一些載客的電動車,即使是在亮紅燈的情況下,也敢直接穿行。“這一點,電動車比摩托車更可怕,電動車沒有車牌,根本不用擔心被拍,所以闖紅燈是常有的事情。”市民王先生說,他特別不能忍受的是電動車在快車道上蛇形,稍不留神就能釀車禍。
【建議】
及時監管避免“電的”越來越多
“摩的”剛走,“電的”又來,面對這一城市“頑疾”,一些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及時監管,避免這樣的“隊伍”形成規模。“要管就要及時管,不要等到越來越多的‘電的’出現,不要等到問題越來越多難以根治。”隋先生表示,治理“摩的”之痛,不要再在“電的”身上重演,到時不僅執法成本加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交通事故發生,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背景資料
電動車傷亡事故年年增加
今年4月21日晚11點30分左右,海口順達路(瓊山大道大轉盤附近)椰牛飲料廠路段一丁字路口處,一輛電動車與一輛大型貨車相撞后被卷入大貨車底部,造成電動車上3名青年當場喪命。
海口市一男子肖某醉酒后載著王某駕駛二輪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王某死亡,肖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2006年以前,海口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非常少,死亡人數為零,但之后交通事故數量便一年多過一年。2007年,與電動自行車有關的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2008年死亡11人,2009年死亡13人,2010年上半年死亡12人。今年1至3月,海口共發生涉及電動車的交通事故656起,523人不同程度受傷,造成經濟損失26萬余元。海口交警表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隨意變更車道、與機動車搶行、不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闖紅燈、酒后駕車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關鏈接
海口電動車管理聽證會29日召開 參與名單確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