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記憶寫在墻上
在張帆的介紹下,2007年組團的OOPS團隊也來到了莫干山路,這個團隊有來自上海的TING、哈里、拉面SNOW,安徽的SMEAR,還有來自法國的STORM,意大利的DIASE。他們聚在一起時,更喜歡彼此稱呼在團隊里的名字。因為涂鴉,他們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他們有時會一起創作,也會互相給靈感,“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好的點子就產生了。”團隊里唯一的女生TING說道。
TING從小喜歡畫畫,現在從事的工作是設計。她在大二的暑假里,每隔兩三天就會去涂鴉墻,“當時接觸涂鴉還沒有很長時間,很想讓自己快點提高,一有什么想法,馬上就想跑來這兒把它噴繪出來。”
來自安徽蚌埠的隊友SMEAR,高中的時候就在家鄉組隊玩過涂鴉。第一次來上海他就直奔莫干山路涂鴉墻。現在雖然工作了,還是每周都要去涂鴉墻,“不去心里就好像缺了什么。”SMEAR很害羞,他們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叛逆,或者只為標新立異,而是真的很喜歡涂鴉。
TING說:“有時有個好的想法,要是不把它噴繪出來,真的會手癢得不行,干別的事兒都提不起精神。”問到為什么會喜歡涂鴉,大家笑了,“就是喜歡呀。”TING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自由吧,你在創作的時候,感覺最自由。”
“我們的很多記憶都和涂鴉連在一起。”TING說,她已經在這里噴了數不清的畫,開心的不開心的很多記憶都和它融在一起,有時即使不來涂鴉,也會來這里走走,看著上面的圖案就會很踏實,“莫干山路涂鴉墻已經和我們很多人的成長記憶融到了一起,就像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上海·堅強”這幅作品是去年上海“11·15”大火后OOPS團隊創作的,對于這個城市,他們充滿了愛。也許別人對他們的行為不解,甚至覺得神秘。但他們說,他們就是普通人,只是愛上了涂鴉,他們更傾向于用涂鴉的方式來訴說心聲。
在這些涂鴉墻上,不斷有作品被創作出來,也不斷有作品被覆蓋下去,再創作,再覆蓋,再創作……如此反復,涂鴉層都有了一定厚度,可謂是“層林盡染”。TING認真地說,要是到時涂鴉墻真被拆了,想要拿一塊莫干山路涂鴉墻的墻體回去,留作紀念,“它記載了我們的青春歲月和回憶。”
TING很羨慕在杭州玩涂鴉的朋友,她說可能是因為有動漫節,杭州對涂鴉更為寬容,可以揮灑的空間也更大。記者見到TING時,她剛剛從杭州回來,現在差不多每隔兩周TING就要過去,她非常希望在上海也能有更大的讓涂鴉者發揮的空間。
在我國,沿海一帶的城市對涂鴉文化的接觸相對內陸城市更多一點。深圳、北京、武漢、長沙等地也有一些大型涂鴉聚集地,在長沙的湘江邊上,武漢的湖北美術學院附近的墻上,深圳的洪湖公園、沙河西路、梅林邊防道等地隨處可見涂鴉。但近幾年中西部城市對涂鴉的包容度也漸漸提高,在西南的重慶有黃桷坪“涂鴉街”,一條原本破舊的老街,因為藝術和創意而煥發出新的青春與生命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