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外交”
綻放天涯海角 美好的東西可以使人遺忘創傷。
從2006年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受傷兒童到三亞療傷,到今年百名日本地震災區兒童來瓊療養,海南至少已迎接過六批來瓊進行心理康復療養的小客人。一次又一次的愛心之舉,海南向全世界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海南不僅是一個風景優美、欣欣向榮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勝地,也是一個寫滿人間大愛的夢幻島嶼。
8月1日至7日,百名日本地震災區兒童獲邀來瓊。踢毽子、泡溫泉、學黎族樂器……從媒體拍攝的大量日本孩子們的笑臉來看,這是一次愉快的放飛心靈之旅。
從別斯蘭人質事件受害兒童,到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兒童,再到百名日本地震災區兒童,無論他們來自何方,無論他們經歷過什么樣的恐懼,但在海之南,他們都能綻放童真笑顏。
海南頻頻迎來特殊的小客人 包括邀請百名日本地震災區兒童來瓊療養在內,至少已是海南迎接的第六批進行心理康復療養的小客人。
2006年5月,在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中受傷的10名兒童到海南三亞接受中醫康復治療;2008年3月,第二批9名別斯蘭人質事件中受傷兒童又來到三亞,接受了一個月的康復治療,恢復情況良好。
2010年11月,經歷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騷亂的50名吉爾吉斯斯坦兒童,獲邀在三亞進行了為期13天的療養,緩解了孩子們的心理創傷。
2011年8月1日至8月7日,受溫家寶總理邀請,百名日本地震災區青少年來瓊度假療養。
這些海南參與組織和承接的活動,有的源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邀約,有的則源自外交部、衛生部、國家旅游局等部委,其意義顯而易見。
如果說,迎接諸多國外的心靈療傷兒童來瓊進行康復治療,帶有濃重的官方色彩的話,2008年、2010年,汶川、玉樹驚天一震,海南主動邀請受到心靈重創的兒童來瓊,則帶有十分明顯的民間色彩。
2008年6月,89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孩子來到海南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心靈呵護之旅;2010年5月,20名在青海玉樹地震中受到心靈創傷的少年來到海南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心理康復療養。
對于海南來說,能夠贏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青睞,能夠成為中外兒童進行心靈療傷的目的地,這也向全世界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海南不僅是一個風景優美、欣欣向榮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勝地,也是一個寫滿人間大愛的夢幻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