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療傷外交” 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從異國他鄉踏上這個美麗而又陌生的島嶼,他們從緊張、焦慮、害羞,慢慢地被這一方勝景、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所打動,他們往往是一路歡歌、一程歡笑,離別時,往往又是和在海南結識的異國新朋依依難舍。
迎接多個國家受傷兒童來瓊療傷,外事部門幾乎都是重要推手之一。在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看來,這一系列的安排,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歸結為“療傷外交”。海南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地方外事工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具體表現。
吳士存說,通過組織心靈療傷等形式,加強各國青少年之間交流,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以此次邀請日方百名地震災區青少年來瓊為例,盡管“3·11”日本大地震發生后不久,日方就組織了有效的心理干預,或許這批日本孩子在海南進行心理療傷不是主要目的,但在海南一流的風光和濃厚的愛心包裹下,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驅散心理陰霾,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些來自異國的孩子,在自己的早年的人生經歷中,留下了這樣刻骨銘心的一次旅行,他們幼小的心靈會自然生出愛中國的情懷,成為傳遞兩國友誼的堅定使
者。這也是提升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有效途徑。”吳士存說,中國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各國孩子來華療傷,也展現了一個充滿人性化關懷和愛心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種影響力,將無聲地延伸到許多領域。
今年7月18日至20日,日本觀光廳國際交流推進課吉田昭二室長一行4人,曾經在百名日本兒童來瓊前對海南進行過為期三天的考察。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吉田昭二表示,此次來瓊的日本兒童,絕大多數是第一次出國度假,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對海南會有比大家更強烈的新體驗。盡管他們所遭受的創傷也許一時難以平復,但通過參與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活動,孩子們會感受到他們沒有被世界遺忘,全世界都在關心著他們,他們會懷著感恩的心回國。
這100名孩子,正如他們在發言時所說,將成為傳遞中日友誼的小使者。
海南成為心靈療傷理想地 一批又一批的小客人,在椰風海韻的熏染中,在陌生的針灸、中國武術、黎族歌舞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被震撼。從實際效果來看,經歷了短期康復療養后,孩子們笑臉明顯增多,恢復得相當不錯。
那么,海南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讓這么多批經歷過恐怖襲擊或重大災難的中外兒童,在這個島嶼上驅散陰霾、綻放笑臉?
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列舉了四點理由:
首先,海南具有非常獨特的自然資源,空氣、陽光、大海、沙灘、溫泉、熱帶雨林,是舉世公認的熱帶濱海旅游島嶼,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容易產生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感覺,遠離矛盾與糾結,因此,這里也是一處心理療傷的理想地。
其次,海南有一流的接待能力。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海南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諸多酒店設施絲毫不遜于全球其他度假勝地,這也是必備條件。
第三,海南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和歷史。比如黎族苗族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海南文化具有明顯的開放、包容的特點,能讓各方客人自然融入這方文化。
第四,在中醫康復療養、心理干預及策劃組織一系列主題活動方面,海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能為經歷過心理創傷的兒童提供一系列的服務。
陸志遠認為,承接中外兒童來瓊進行心理療傷,對海南而言也是一次旅游營銷。因為隨行的官員、媒體、家長、旅行社工作人員等,都將成為海南旅游的推薦者,從而使海南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氣支撐。
省旅游委副主任吳坤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在2006年接待別斯蘭人質事件兒童來瓊療養前,俄羅斯對海南而言還只是一個不溫不火的客源地,在成功為這些兒童實施康復療養及我省的積極推介后,俄羅斯迅速成為海南游的主要境外客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