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記者采訪當天,天空正綿綿下著雨。若在其他村莊,此時進村去,應該到處可見一群群或打牌或閑聊的村民。不料,在瓦魚埇村,卻是個例外。
在這里,除了兩三個帶孩子的老人外,竟找不到一個青壯年人。原來,村里100多人,主要勞力要么在曾業華的晨華集團公司里上班,要么在村里的農業開發公司養豬喂鱉。在這里,人人有事做,過得忙碌而充實。
而在瓦魚埇村的外圍壁畫上,“可愛家鄉”四字赫赫在目。的確,通達的水泥路、嶄新的樓房、清新自然的園林建設,都體現出瓦魚埇新村的可喜變化。曾業華用自己的捐贈方式,讓我們讀懂了“可愛家鄉”的題中之義。
在養鴿場采訪,一個養殖員說,以前她是跟丈夫去廣東打工的,累得半死,一年到頭才掙三四千元,現在上班的地點就在家門口,每月拿工資也不少。“我們從一般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真的太感謝曾老板了!”雖然她戴著口罩,但是她笑彎了的眉毛告訴在場的人,她很知足。
在新農村建設中,有不少先富起來的人幫助家鄉修橋建樓,但農民仍要扛著鋤頭為生計上山下田,這種做法就不能幫村民真正脫貧,過上新生活。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曾業華衣錦還鄉的方式不僅僅是幫助改變了村容村貌,還開辦農業公司,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大計,轉變了農民的勞動生產方式,精神面貌也為之煥然一新,過上“田園式”的富饒生活。這種新農村不僅農民喜歡,城里人也向往!(馮耀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