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8日消息??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已發生近3個月,但海底溢油點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事態仍在繼續擴大中。溢油事故發生以來,渤海灣周邊海岸魚類貝類等海產品離奇死亡的案例不絕于耳。
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組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日前表示,渤海溢油事故索賠工作將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國家海洋局正在積極準備相關工作,任何企業損害我國海洋環境都必將付出代價。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26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海洋生態損害國家索賠條例(草案建議稿)》已完成,該條例作為國務院級別的法規,將對海洋生態損害索賠的定義、主體、流程以及權責劃分等進行更加細致的規定。
550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
據國家海洋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渤海溢油事故已經造成累計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
8月31日,是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提出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大限”。但據康菲公司透露,目前在C平臺西北側發現9處海底油污滲漏點,此次溢油總量已經增加至2500桶。并且現在的滲油點發現滲出原油,均為海床淺層殘留油氣混合。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坦言,目前事故后續處理的前景依然不明確。
溢油事故始于今年的6月4日,事發后,康菲公司采取的臨時性、補救性的溢油處置措施一度令國家海洋局不滿,并于7月13日責令康菲石油立即停止B、C平臺的油氣生產作業活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徹底排查并切斷溢油源,徹底排查并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
即便如此,仍沒有堵住油污的滲漏。
遲到的道歉令公眾不滿
然而,面對日益嚴重的污染,康菲公司卻保持了緘默。自7月初首次媒體見面會之后,直至日前才終于出面正式道歉,并許諾承擔相關責任。但這一切,已經不能再換回公眾對其的信任和寬容了。
環境研究專家馬軍分析,康菲公司在這次溢油事故中存在多重過失,首先是向公眾隱瞞事故信息,6月份發生的事故,到7月才公之于眾,刻意隱瞞讓包括養殖戶在內的很多人失去了規避風險的機會;其次,康菲在出現事故之后并沒有采取積極措施,海洋部門一次又一次去確認督促,但康菲采取的都是臨時性、補救性措施。
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崔文林稱,此次溢油事故是海底地層裂縫溢油,在我國屬于首例,給堵漏、清污造成極大困難,也會給渤海生態系統造成長期影響。“現在食用渤海灣海產品一兩天還不礙事,因為海洋較其他水體具有更強的自凈和稀釋能力,但如果海洋污染程度不加控制甚至持續惡化,當地海產品致癌、致畸變、致突變的‘三致’可能性就會激增,這一點非常值得警惕。”
養殖戶損失或超10億元
事實上,我國的海產品已經受到了污染,并出現了大量死亡現象。事故發生后,河北樂亭縣、昌黎縣淺海和灘涂,扇貝等養殖物出現了大量死亡現象,而且扇貝死亡時間與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時間同步。養殖戶們遭受的經濟損失有可能超過10億元。目前,他們已委托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向康菲公司提出索賠。
此外,北京華城律師事務所律師賈方義已經向青島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以及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海油和康菲石油設立100億元的賠償基金,進行生態賠償和生態恢復等。
“照現在的情形看,到我國政府強有力介入的時候了。”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單紅軍教授認為:“這不只關系私人權益,事實上已經侵害到了我國的公共利益。康菲公司如果不愿意做,我國政府應該盡快組織專家隊伍,首先阻止繼續漏油,所有費用最后由康菲公司承擔。”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示,目前來看,評估溢油造成的各種損失和強迫康菲設立賠償基金是聯合調查組的當務之急。先有個初步估計,讓康菲公司把錢先放進來。聯合調查組應仿效美國政府對BP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做法,對康菲公司施加經濟上的有效壓力,迫使其加強污染治理和事故調查。
中國海商法協會副主席司玉琢教授指出,伴隨海洋石油開發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有必要慎重考慮鉆井平臺相關法律制度問題。“無論國內國外,對于鉆井平臺等溢油事故的處理,都缺乏比較成熟的做法。但是,這不能成為企業污染而不負責任的理由,責任不能回避。” (周小苑)
?
???相關新聞
?
中國國家海洋局再次催促康菲公司抓緊溢油清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