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后,眾多市民發現自己的"菜籃子"卻不如往年豐盛。因為今年以來的物價持續走高,多數市民選擇攥緊錢包應對高漲的物價。12日,中秋小長假的前一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8月份,代表通脹形勢的CPI同比上漲6.2%,環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出現近4個月來首度漲幅回落。
CPI漲幅回落,市民感受不明顯甚至覺得物價仍在節節攀升。央行12日點評8月份月度金融數據時也表示,目前國內價格上漲的因素雖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沒有根本消除,通脹仍然偏高,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一表態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市場的政策放松預期。
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形勢動蕩不安,歐美債務危機,令市場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憂慮加大。歐美開始放松貨幣政策,巴西已率先降息應對經濟放緩。然而,由于巨大通脹壓力,中國調控政策短期內顯然難言放松。在全球多數國家再度寬松貨幣的背景下,中國緊縮貨幣政策還能"扛"多久?這無疑令全球市場關注。
CPI拐點隱現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CPI同比上漲6.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3.4%,非食品價格上漲3.0%;消費品價格上漲7.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4%。食品價格再度成為拉動CPI走高的罪魁禍首。
其中,8月份豬肉價格上漲45.%,同比漲幅和環比漲幅較7月份都出現回落,不過絕對價格卻再創新高。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8月下旬后腿肉和五花肉價格達到了每公斤31.38元和每公斤30.37元的近期高點,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46.16%和48.95%。
不僅老百姓常吃的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雞蛋價格也一路飛漲。6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現在每公斤雞蛋的價格為10.31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樣花100元錢,卻少買40個雞蛋。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8月份6.2%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2.7個百分點,較7月份大幅回落了0.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3.5個百分點,較7月份上漲了0.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雖然8月份CPI同比回落,但主要是因為翹尾因素大幅回落,而并非物價下跌,事實上,8月份CPI較7月份仍然環比上漲0.3%,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6%。
?
???相關新聞
?
8月CPI略降 貨幣政策短期難轉向
8月CPI或略回落 貨幣政策松動尚需時日
下半年貨幣政策或微調 指向定向寬松
聚焦CPI:物價高位運行 貨幣政策如何出手?
央行告訴市場:下半年貨幣政策不松動
房產調控力度不會放松 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8月份CPI數據與7月份相比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翹尾因素的影響。"實際的物價水平并沒有怎么回落,而且豬肉和蔬菜的價格在某些方面來看還有所上漲,只是波動幅度不太大。"
由于CPI開始回落,市場有聲音再次認為CPI的拐點已到。對此,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曹鳳岐表示,現在大家對CPI總體上好像偏樂觀,但不好預測。6月份時就有很多聲音說CPI拐點已來臨,但其實通脹沒有見頂,拐點論落空。當前占CPI權重很大的農產品、糧食的價格并不樂觀,說CPI的拐點來了,為時尚早。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則表示,從食品價格看,豬肉價格年內難言下降,這將帶動其他食品價格進一步走高。并且,由于通脹預期較強,農藥等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食品價格可能面臨較為長期的上升趨勢,"從各方面數據來看,中國的通脹壓力在短期內難以下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預計,物價四季度會出現回落,在4-5%之間。
貨幣政策難言放松
進入9月中下旬,歐債違約預期越來越強烈。歐債危機的蔓延以及美國經濟的不樂觀正在促使歐美決策者開始軟化貨幣政策。
如歐洲央行今年4月重啟了加息,且迄今已兩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1%提高到了1.5%。不過,近期隨著歐債危機惡化、歐洲經濟增長日顯乏力,原本一味強調抗通脹的歐洲央行也發出了推遲加息的信號。巴克萊資本公司歐洲首席經濟學家克羅則認為目前經濟惡化的速度很快,警示央行應立即結束升息。他建議歐洲央行降息50個基點,以確保能降低經濟二度衰退的風險。上周四,英國央行表示將利率維持不變,繼續將利率維持在0.5%的紀錄低點。瑞典央行則臨時放棄了預計中的加息,中止了持續近一年的緊縮進程。
為了應對新一輪危機,新興經濟體的多個國家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巴西于8月31日宣布降息的舉措引發全球關注。巴西央行稱,此舉源于全球經濟惡化明顯,影響了巴西經濟的發展。
更早前,越南已經率先降息。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分化,部分國家開始由緊轉松。這也讓市場對中國貨幣政策放松產生猜想。
此前,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范圍的政策已從5日開始實施。初步估計,未來6個月將因此回籠約9000億元流動性,相當于提高準備金率2-3次,這將導致市場資金面進一步緊張。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央行在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范圍后,不排除會適當下調部分銀行或全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8月份CPI是否會成為年內拐點目前尚難定論。但市場已有聲音表示,在外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國內宏觀政策應在抗通脹和保增長之間尋找平衡。
中國央行自去年10月初以來,已經五次加息,并九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達21.5%的歷史高位。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表示,8月份是今年以來中國既無加息也沒有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月份,顯示出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由收緊調至中性。"隨著8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回落,未來數月外部經濟的不利因素如拖累中國經濟表現,中國有可能會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她說。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在CPI同比拐點已出現的情況下,年內應該不會繼續加息。未來政策走向是"三不"--不加息、不提準、不放松。此前,魯政委多次連續準確預測出央行關于加息與提準的操作方向。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也稱,從物價看,CPI出現拐點,貨幣政策不應該再緊,而考慮到外圍巴西首先打響了降息第一槍后,國內加息的壓力已不大。另外,最近一次保證金納入存款準備金范圍影響較大,將凍結8000億到9000億的資金,他認為,綜合國內外情況,國內加息的壓力已大大減輕。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稱,"8月CPI6.2%,預示通脹呈回落之勢,宏觀政策緊縮力度已到頂,貨幣政策進入定向寬緊適度狀態,存準率應作適當下調,利率上調概率減小,政策進入觀察期,市場進入建倉期。"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說,根據中國調控物價的歷史經驗,只有物價形成連續回落的趨勢,從緊的調控政策才能發生明顯變化。從物價觸頂回落到出現連續回落趨勢的期間,從緊的政策只能發生一些個別方面的松動。
既便如此,近半年來中小企業因資金鏈緊繃陷入倒閉困境的報道,隔三差五就見諸報端,令央行壓力倍增。雖然有專家認為,中小企業是在"哭窮",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沒有想象中那么壞。而是因為"投機心理在作怪",中小企業非主業基本都涉足投機領域,這對于以前通過投機能獲取50%利潤的中小企來講,就"活不下去了"。
但數據顯示,8月份企業貸款投放占比和短期貸款投放占比大幅上升,以及票據融資新增量創2009年5月以來新高等多項指標表面,中國的中小企業已獲定向寬松。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指出,從8月份的信貸分析,已經能看到結構性寬松,或者定向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在進行中。
鑒于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央行顯然再次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的復雜糾結及兩難之中。正如專家指出,中國貨幣政策短期內或難言放松,將進入觀察期。
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則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考慮到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國內政策走向應進入觀察期。既要警惕繼續加碼造成的疊加和累積效應,又要避免突然轉向導致調控成果前功盡棄。" (徐思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