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15日消息??康菲中國違規作業導致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正如“多米諾骨牌”,波及整個渤海灣的海上油氣勘探項目和陸上石化項目。
9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此指出,要切實改變沿海地區重化工比重過大、過于集中的狀況,嚴格控制新上石化項目。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人士14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根據上述會議精神,以每個大型煉化廠300-500億元初期投入計算,環渤海三省一市未來將受影響的大型石化項目涉及上千億資金,“‘十二五’能完成布局調整就很不錯了”。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指出,青島、大連、曹妃甸等地在地區“十二五”規劃中,均表示將上馬大型煉化廠等石化項目,許多化工企業都是當地利稅大戶,“環渤海石化產業的布局調整將是激烈的利益博弈過程”。
在海上油氣勘探項目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抓緊研究完善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國家安監總局也下發通知要求,從9月10日至12月10日,在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企業全面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此次檢查囊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所有涉海生產作業單位,以及康菲公司在內的8個海內外作業者。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未來國土資源部在海上油氣勘探的探礦權、采礦權的行政審批過程中,將更重視對“安全系數”的考慮。此外,由國家海洋局審批的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作為國土資源部審批的前置條件,也將提高環保門檻。
“預計新上馬油氣勘探項目的審批周期會有所延長,考核標準將更細化。”一位權威人士透露。
在陸地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渤海是半封閉內海,由于周圍重化工業高度集聚,一些河流攜帶大量污染物入海,加上圍海填海過度,造成近岸海域水質退化,濱海濕地消失,渤海灣和遼東灣等污染嚴重。
記者了解到,在上述溢油事故之后,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圍繞優化布局進行調整,以提高石化項目的環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推動環渤海化工企業遠離飲水源、沿江沿河、居民區、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
“搬得走的企業要百分之百進污染物排放規范的大型化工園區,搬不走的要及時‘關停并轉’。”上述工信部人士指出。
但上述人士稱,環渤海地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并列全國三大化工行業聚集區,每個項目的投入都達到百億級,搬一次的成本是產值的兩倍以上,因此布局優化也要兼顧企業的經營成本。此外,該人士稱,如果產業承接地員工培訓等配套措施跟不上,搬走了還是有安全和環保隱患。
有權威人士透露,以渤海環境保護工作為契機,多部門正在加緊制定相關政策。其中,交通部已啟動沿江沿河沿海的危險化學品運輸目錄的核定工作,以避免重演“天津塔斯曼海輪相撞漏油事故”并造成渤海灣污染;工信部、發改委、環保部、安監總局擬聯合發布加強化工園區安全和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以確定環渤海等五大經濟區的化工園區與居民的安全距離、升級改造等諸多標準。
此前尚未公開披露的一份環渤海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報告指出,環渤海沿海地區一些重點產業園區分布在生態較敏感區域,若干重點產業園區與保護區以及紅線區沖突較明顯。
該報告指出,臨海重化工業的發展將導致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局部海灣生態風險突出。該報告指出,與2001年相比,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增加了3.5倍,地表水體普遍污染嚴重;渤海文昌魚棲息密度由2000年285個/m2下降到2008年的71個/m2。
“石化工業必需的生產環境本身很惡劣,高溫高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這導致該行業容易發生安全和環保事故。”上述工信部人士指出,中國登記在案的化學品超過45000種,其中危險化學品有超過3800種,劇毒化學品超過300種,但不可能因此不發展化學工業,在能源供給和支農產品供給方面受制于他國。
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原司長牟廣豐曾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強調,據他調研的初步了解,海西、北部灣、環渤海、成渝、晉陜蒙等五大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在地方“十二五”規劃中并沒有明顯變化,主導產業中,鋼鐵、石化、裝備制造都占很大比重,并未逾越基礎原材料,能源重化工階段。(梁嘉琳)
?
???相關新聞
?
康菲稱完成“三停”程序 油污清理工作仍在進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