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鏈接
專家說法
地球近地軌道已有大量垃圾碎片
材料高強度 結構超堅固 燒不爛摔不碎
墜地衛星“硬骨頭”最可怕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此次衛星撞地球的麻煩本來可以避免。假使在燃料充足時,將衛星引導到不易墜落的更高軌道,或是操控它墜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墳場”,就不會有今天對地球的威脅了。
“高層大氣研究衛星”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行星地球使命計劃”啟用的第一顆衛星,該計劃旨在用一系列衛星監測地球環境。“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在2005年失效。后由于燃料耗盡,地面失去對它的控制。
衛星撞地球威脅并非個案。歐洲航天局在今年9月12日宣布,其掌控的退役觀測衛星ERS2號已耗盡了自身燃料,目前在加速下墜,將來也可能造成難題。
龐之浩說,有關國家應該更加科學地規劃,讓每個航天器都能“聽話”地找到歸宿。
龐之浩說,公眾對于衛星撞地球不用過于擔心。失控衛星對地面的主要威脅來自于體內的“硬骨頭”。部分衛星的關鍵部件用鈦合金等高強度材料制造,而燃料箱的結構設計一般非常堅固,這些部件在衛星墜入地球大氣層時難以全部燒毀,殘留的碎塊會砸向地面。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碎塊會落到海洋或荒野等無人區。另外,美國等國家現在已有能力在碎塊墜地前幾小時內預報墜落地點,因此受威脅地區的人員有時間疏散或躲避。
對付撞地衛星五大方法
一、把退役航天器轉移至不妨礙其他航天器運行的軌道,如遠離地球的高軌道;
二、將退役航天器引導墜入指定海域;
三、體積較小的航天器可以任其自由墜落,在大氣層中燒毀;
四、當航天器墜至距地球很近的太空軌道時,用反衛星武器將其炸成碎片。這種方法通常只對涉密航天器使用,因為如果實施得不好,航天器碎片向上飛,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五、使用航天飛機等大型載人航天器捕捉退役航天器,帶回地面。但由于美國航天飛機退役,目前這種方法已經無法實施。
目前,有研究者正在嘗試用可降解材料制作航天器,以便它們重返地球時可輕易地“化作青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