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紅會重塑公信力
公眾交流和體制改革是關鍵
趙白鴿接掌紅會后,最大的任務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重塑中國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她的個人背景、作為女性的親和力以及注重人性化工作的現代行政意識和經驗,無疑對中國紅十字會渡過難關是一個加分。但也必須看到,中國紅十字會信任危機之困,讓任何一個掌舵官員必須直面多方面的挑戰。
中國紅會要重塑公信力,必須要兼顧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的因素。紅十字會是1864年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發起成立的非官方組織,他通過一己之力,喚起了世界對人道、博愛、奉獻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道德元素的重視和倡導。時過境遷,今天的紅十字會已經發展成全世界組織最龐大、影響力最大的人道和慈善組織。而現實的情況是,各國的紅十字會都與政府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國際上也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單純的“非政府組織”。
目前紅十字會在我國承擔著四方面的任務:1.重大災害中的救災應急功能;2.國家的重要民間外交功能;3.重要的公共衛生和健康促進功能;4.民間公益捐贈和扶助功能。同時,在傳播人道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志愿服務等方面也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這一機構在功能上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使得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民間公益團體”、“慈善機構”甚至是“醫療機構”去看待它。而長期以來我國官辦慈善的體制和認識,也使得這個機構具有著強烈的政府色彩。正由于公眾長期以來對紅會的缺乏理解,當網絡上對其透明和公正產生質疑時,公眾對公益組織無瑕的道德預期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才匯成了一股“信任危機”的洪流。
而“信任危機”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公眾的理解和信任是任何一個具有公益職能的機構賴以存在的基礎。紅會想要成功度過此次信任危機,從短期看,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強與公眾的交流和溝通,讓公眾了解和理解紅會的性質和工作,以服務公眾和社會的心態,小心謹慎地在各種職能中轉換角色。而從長期來看,紅會,以及其他歷史上形成的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組織,都必須要進行體制的改革,在新形勢下建立起與政府更為廣泛、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具體于紅會而言,核心是如何通過法律的手段重新定位紅會的性質,平衡公眾預期和實際需求;同時理順總會和地方紅會、行業紅會之間的權責關系,畢竟在如此龐大又復雜的組織中,任何一個局部的失誤和過錯都將會被紅十字這個品牌而放大,并給紅十字抹上污點。(侯雪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