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
????海口網11月3日消息 兩天內追上一萬公里,當這兩個時空距離在今天凌晨1點35分58秒縮短為零的時候,神八和天宮一號終于合二為一,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之吻”。如果進展順利,組合體飛行12天后,第二次試驗則會選擇在光照區進行,充分驗證測量設備的抗干擾能力。第二次試驗則會選擇在光照區進行,充分驗證測量設備的抗干擾能力。
????神八和此前的神舟系列飛船有何大同小異?它和天宮一號的兩次交會對接是否是重復動作?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神八何去何從?昨天下午,航天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接受晨報記者專訪,就神舟八號的研制、發射、交會對接以及任務完成后的處理一一進行了解讀。
從神八起飛船基本定型
????記者:神八是我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型號,從神八開始,我國的飛船將基本定型,進入批量生產。這是否意味著今后的神九、神十等都將是神八的“復制品”?
????龐之浩:不能這么說。神舟飛船的定型,是指神舟八號的外形、結構、控制服務系統和數據傳輸等基本要素保持不變。和以往神舟飛船相比,神八最大的不同就是具備了空間交會對接功能,也就是說達到了“天地往返運輸器”的技術狀態,可為將來建造空間站提供天地往返運輸工具。
????但這并不是說“今后的每艘飛船都是神八的復制品”,因為每艘飛船的任務需求都會有所不同,有載人的,也有貨運的,要根據任務做細節改動。
一切按載人標準來設計
????記者:在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發射神八時,我注意到,火箭點火升空之后,最先拋掉的是逃逸塔。神八是不載人的,為什么火箭頂部仍然裝備了逃逸塔?
????龐之浩:神八和天宮一號是我國首次交會對接,為安全考慮,神八不搭載航天員。但今后的對接還是要上人的,因此神八的一切都是按照載人標準來設計的,比如放進去兩個假人,裝備了逃逸塔,返回艙按載人標準設計等等,這都是為今后的載人交會對接做準備。
????記者:逃逸塔作為航天員的救生系統,為什么在發射過程中卻是最先被拋掉的?
????龐之浩:國內外航天技術發展的歷史證明,威脅航天員安全的故障大多發生在火箭點火后的120秒內,神八發射時也是在120秒時才拋掉逃逸塔的。
????火箭點火后120秒內,還處于低空范圍,逃逸塔屬于低空逃逸系統。如果在120秒內發生故障,逃逸塔上的主發動機就會拉著飛船脫離發生故障的火箭,偏離火箭運行軌道飛行。當遠離火箭后,逃逸塔再和飛船分離,飛船依靠自身的救生裝置,用降落傘等設備脫離險境。
????超過120秒后,火箭離開低空范圍,逃逸塔就不管用了。為節省火箭燃料,就必須拋掉逃逸塔。但逃逸塔并非飛船唯一的救生系統,飛船的整流罩上也裝有逃逸發動機。如果在這個階段火箭發生故障,就由整流罩承擔救生任務,這也叫無塔逃逸。
第二次交會對接更簡單
????記者:神八將和天宮一號進行兩次交會對接,這兩次交會對接會有所不同嗎?
????龐之浩:進行兩次交會對接,是為了更加“熟練”,畢竟上去一次不容易。
????兩次交會對接,第二次應該比第一次要容易得多。第一次對接結束后,神八和天宮一號分離,分離后最遠距離只有140米,比第一次的52公里近多了,因此交會的過程就比第一次簡單得多,對接的過程應該和第一次基本一樣。
任務完成只回收返回艙
????記者: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之后,天宮一號將回歸到長期駐留軌道,等待神九;神八的返回艙也將返回地球,那么神八的軌道艙是否繼續承擔太空實驗任務?
????龐之浩:在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中,神一到神六的軌道艙上都裝有太陽能電池翼板,在和返回艙分離后,可供飛船在太空中工作半年左右。這樣軌道艙就變成了一顆衛星,繼續執行空間試驗任務。
????從神七開始,軌道艙上的電池翼板就沒了。任務一旦完成,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后,我們只回收返回艙,就是飛船上呈“鐘”形的那部分。回收軌道艙的成本非常高,國內外一般都不回收。這樣軌道艙就成為太空垃圾,漂浮在太空中。
?
相關閱讀:
神八天宮“初吻”全記錄 從接觸到鎖緊僅8分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