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保障多不多?
財政收入2/3用于民生,但社保和福利水平仍待提高
目前,我國財政收支的絕對規模已經較大,財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也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國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農林水利、環境保護、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達到59601.82億元,占全國財政支出的2/3。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民生項目,如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等支出增長均超過30%,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更是分別達到50.5%和73.9%。
客觀地說,雖然政府每年用于民生的投入都在大幅增加,但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一些高福利的發達國家,把60%至70%財政資金用在了教育、醫療、失業救濟等社會保障和福利上,而我們的民生支出中,這些方面的投入還達不到這么高的水平。
對此,劉尚希解釋說,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的高低,不僅與人均財政收入有關,也與一個國家所處的發展時期有關。像歐美一些高福利國家,人均財政收入超過了14000美元,而我們的人均水平只有這些國家的8%。兩者相差不是一點半點,福利水平怎么能一樣?還有,我國正處于發展建設時期,歷史欠賬多,病險水庫加固維修,新建、改造農村公路等很多與民生相關的工程和項目都需要花錢,也無法做到將財力主要集中在提高保障和福利上。
目前,我國民生財政的主要特點是“低水平、廣覆蓋、保基本”。特別是近幾年,國家投入了大量財力,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義務教育免費等基本公共服務拓展到了農村,這樣的力度,在過去國家財力緊張時期是難以想象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收入水平提高,國家應在保基本、寬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讓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財政的錢該咋花?
家大業大更要加強管理,切實把錢花到實處、花出效益
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一下子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的確不太現實。但財政收入增長這么快,財政的錢怎樣才能花到點子上,真正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有益,確實需要認真考慮。在采訪中,群眾意見最大的是該花的錢沒有花出效益,該省的錢沒有省下來,該減的負擔卻依舊存在。
比如,一條投資20多億元的重要鐵路工程,竟發生了“騙子承包、廚子施工”這樣的荒唐事情,工程出現偷工減料,更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眼看著國家資金在層層轉包、層層“扒皮”中流失,能不讓人痛心?
“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公開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從公布的數據看,公車經費占據了“三公”經費的六成以上。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凡是在“公家”單位當個頭頭腦腦的人,都要配專車、配司機?現在,轎車已經進入家庭,公車改革為什么在許多地方和單位推不動?這樣的浪費,能不讓人揪心?
近期,一些地方公布了收費公路的摸底調查情況。很多省份公路的收費并沒有完全用于還貸,人員收入和運營管理費用占了很大比重,剩下的錢只是用來償還銀行利息。還貸的速度越快,還路于民才能越快,而現在,雖然年年還錢,但欠債依舊,公路仍要繼續收費。到頭來,得利的是銀行和政府部門,百姓的負擔卻不知啥時能減下來。這樣的做法,能不讓人窩心?
還有,雖然國家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但對大多數家庭來說,要想讓孩子上個好一點的中小學,“擇校費”動輒幾千元、上萬元,負擔相當重。而家庭要供一個大學生,被學費、生活費等開支就壓得喘不過氣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是如此,明明有便宜的藥,醫院偏要給患者開貴藥;明明一項檢查就能確診,偏要患者進行多項檢查,這醫療費用怎么能降下來?
專家建議,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外,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也必須跟上。只有這樣,財政的資金才能很好地產生效益,人們才能充分地沐浴公共財政的陽光。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