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寬帶接入的價格近年來飽受詬病,但一直居高不下。今日,發改委證實正在就價格壟斷問題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展開調查,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事實成立,兩家電信運營商將面臨數億到數十億的罰款。(11月9日央視《新聞30分》)
盡管壟斷高價的事實尚未坐實,但一些細節早就透露出某種端倪:發改委已基本查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兩家企業共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支配地位的;當此背景下,兩家企業卻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對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競爭對手給出高價,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則給出“優惠價”,涉嫌反壟斷法中的“價格歧視”。
如果說以上細節過于宏觀,那么,落實到寬帶服務上,就是斂財式的高價。此前,《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0》就指出:中國上網接入速率遠低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而中國寬帶用戶平均月資費水平相當于韓國的一百余倍。世界上最多數量的網民,享受著世界上近乎最貴的服務,接受著世界上近乎最慢的速度。無怪乎有專家指出,我國主要信息產品與服務的資費水平偏高,已經成為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阻力,而寬帶資費首當其沖。
貴,可以理解為暴利;慢,果真是技術門檻使然?據工信部統計,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間直連寬帶為261.5G,僅占兩公司擁有1078G國際出口寬帶的24.3%;從互聯質量看,兩公司2011年1-9月骨干網互聯時延和丟包率也均不符合有關規定要求,這表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未實現充分互聯互通。國內寬帶的沉疴,在于壟斷地位下的傲慢與偏見:一是定價機制不透明,各自昂貴的套餐根本不知道語出何門,成本包括哪些內容、數據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凡此種種,話語權始終在運營商手里;二是服務水平“皇帝女兒不愁嫁”,懶得提供更快更優質的服務,將其細化出更昂貴的“VIP”等價格族群,從而可以毫不費力地“升級”收費價格。
我國《反壟斷法》眼看著就三歲多了,如何整肅寬帶領域的壟斷疑云,扎實調查、獲取詳實證據,并開出首張罰單,必將在互聯網行業、乃至公用事業領域引發強烈的震動。長期以來,交通、電信、石油、水電氣、互聯網等公用事業一直是輿論反壟斷的激辯焦點,但至今未有受罰案例。民意詬病已久,法治不彰的怨尤也折損著反壟斷的底氣——但愿整肅寬帶可以成為反壟斷發力的第一槍,真正培育起一個自由競爭又法紀有序的市場,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相關新聞:
國家發改委調查寬帶接入壟斷 中國電信、聯通回應發改委:電信和聯通涉嫌壟斷問題將很快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