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1-11/14/4487fc92394b102ad3bf1d.jpg)
就是這艘船的前身發(fā)現(xiàn)沉船的
海口網(wǎng)11月14日消息??11月15日省博物館舉辦的《大海的方向·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將把人們帶進800年前南宋沉船的遐想之中。15年前,瓊海潭門漁民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艘沉睡海底800多年神秘古船的呢?記者13日前往瓊海潭門港,找到了當年發(fā)現(xiàn)沉船的部分漁民,聽他們講述發(fā)現(xiàn)沉船激動人心的一刻。
![](http://img.hkwb.net/2011-11/14/4487fc92394b102ad3bb17.jpg)
當年漁民們就是這樣離開大船乘小艇發(fā)現(xiàn)沉船的
![](http://img.hkwb.net/2011-11/14/4487fc92394b102ad3b811.jpg)
漁民李高成指著當年運送考古隊員的大船
清澈海底隱現(xiàn)陶瓷殘片 13日下午,人民網(wǎng)記者在瓊海潭門港找到了擁有4艘150噸級大漁船的船老板李獻忠。15年前,潭門漁民正是租用李獻忠的兩艘大船進行捕魚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南宋沉船。
![](http://img.hkwb.net/2011-11/14/4487fc92394b102ad3b40b.jpg)
船老板李獻忠為自己的船能參與南海沉船發(fā)現(xiàn)和打撈很自豪
今年40多歲的吳忠南是瓊海潭門鎮(zhèn)舊縣村委會昌文村漁民,15年前,他是前往西沙的兩艘漁船中“瓊海0389”號船的船長。十幾歲就闖海的吳忠南水性極好。他回憶說:“那是1996年春夏之際,我們海上行駛24小時后到達西沙華光礁。距離潭門港大約195海里。兩艘大船在華光礁下錨后,我們分乘小艇到距離華光礁二三海里外的海面抓魚。當時是上午11點前后,海面風平浪靜。二三米深的海水清澈見底。”
吳忠南描述說,當時見海底有不少礁石。“在下網(wǎng)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海底有很多陶瓷碎片。當時還納悶:這么深的海底怎么會有陶瓷?”再后來,吳忠南在礁石周圍發(fā)現(xiàn)了幾塊類似船板的木板。“會不會是古代沉船?這里到處是礁石,古船會不會在這里避風的時候觸礁沉沒?”吳忠南腦海里劃著這些問號。
漁民們當時很激動,幾乎忘記了抓魚。他們把海底的陶瓷碎片打撈上來,集中到船艙里,準備帶回瓊海讓專業(yè)的文物部門鑒定。
“當時海底只能看到陶瓷碎片和部分破裂船板,看不到沉船的輪廓。沉船被海沙埋在更深的海底,上面被礁石遮擋。”另一位漁民回憶說。
漁民們帶專業(yè)考古人員進行現(xiàn)場探察 從西沙回來潭門以后,漁民們把這個消息報告給瓊海文物管理部門,瓊海文物管理部門向省級文物部門做了匯報。不久以后,由潭門漁民的漁船載著專業(yè)的考古隊員及打撈隊員再赴西沙華光礁,進行專業(yè)的海底考古探察和打撈準備。
漁民李高成是當年發(fā)現(xiàn)沉船的另外一艘漁船“瓊海0388”號船的船長。13日下午,他帶記者登上他們的大船,給記者介紹當年他們發(fā)現(xiàn)沉船以后帶考古隊員及打撈人員再赴西沙作業(yè)2個多月的難忘經(jīng)歷。
![](http://img.hkwb.net/2011-11/14/4487fc92394b102ad3ae05.jpg)
漁民李高成說當年10000多件文物就裝在這艘船船頭
“當時有3條大船靠在華光礁附近。其中“瓊08098”是指揮船,在華光礁一直停泊2個多月。考古專家都住在這艘船上,船上房間很小很狹窄,只能躺臥不能站立,而且沒有空調,考古人員就在這樣的小房間里堅持住了60多天,其中的艱苦苦難和不便可想而知,尤其對女考古隊員,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李高成說。
李高成介紹,漁民們帶回來一些海底瓷器和殘片,較完整的海瓷已全部上繳國家文物部門。
南宋沉船滿載陶瓷絲綢觸礁沉沒 據(jù)考古專家介紹,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我國經(jīng)過南海與東南亞及印度乃至中東的商貿往來十分活躍,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是當時中國與海外商貿往來的黃金水道。而這艘滿載陶瓷、絲綢、香料的中國商船可能不幸遇到強勁的東北季風,在距離海南180多海里的西沙永樂群島南部觸礁沉沒。
中國南海海域與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稱世界“三大沉船墳墓”,海底埋藏著大量歷史文化遺產(chǎn)。1996年,瓊海市潭門漁民在西沙群島華光礁環(huán)礁內側發(fā)現(xiàn)一艘古代沉船以后,1998年我國文物考古部門在西沙群島水下文物普查期間,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做過試掘工作,出水文物1800件,出版了《西沙考古》學術報告,確認該沉船是我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商船。
2007年3月-5月和2008年11月-12月,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由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省文體廳共同承辦,調集全國水下考古專業(yè)人員組建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工作隊,實施西沙群島華光礁Ⅰ號南宋沉船遺址發(fā)掘項目。出水文物1萬余件,對古代木質高保水船體進行完整記錄、逐層拆卸、分件出水511塊,科學保存并長距離運送返回。
西沙群島華光礁Ⅰ號古代沉船的成功出水,是我國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對我國水下考古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豐碩的發(fā)掘成果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海上貿易發(fā)生的年代之久遠,中西方文化交流、貿易往來之源遠流長,及海上貿易獨領風騷的時代特征;證明了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避風港、補給站、中繼站的重要地位;重現(xiàn)中華古代航海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