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23日消息??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南大洋隊從澳大利亞弗里曼特港起航開始到中山站,將進行穿越西風帶的南大洋多學科走航觀測。
據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大洋隊隊長矯玉田介紹,在中國天津港出發到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港之間的第一航段,大洋科考隊已經開展了部分學科走航觀測,在雪龍船經過太平洋時,大洋隊進行了“海鳥911”雙溫雙導高精度溫鹽深剖面儀及采水系統成功的水下試驗,以及探魚儀的校準試驗,完成了南大洋作業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在雪龍船上,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大洋隊的24名科考隊員,從20日雪龍船進入西風帶開始,已經開始了24小時的連續海洋環境綜合走航觀測,每2小時投放一次拋棄式溫深探頭(XBT);每6小時投放一次探空氣球,隨著氣球高度的變化,可以測量該區域大氣溫度、濕度、風速和風向的變化數據。
與此同時,在南大洋走航過程中,科研人員還將進行大氣二氧化碳初級生產力的測試、海洋超微生物的分布與豐度的測定,以及海洋浮游生物的高速采集器的拖網試驗等。
南極大陸被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統稱南大洋)所環繞。南大洋不僅將南極大陸包圍,對南極大陸和冰蓋起著“隔熱”作用,同時又將全球大洋及其溫鹽循環貫穿起來,對全球碳循環和大氣CO2濃度等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在全球變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走航觀測是極地考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走航觀測可以獲得跨越多個緯度的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物理、大氣等學科數據,有助于科研人員進行系統的對比研究。
矯玉田說,目前,中國南極科考隊全面展開了南大洋的走航觀測工作,正在開展從大洋0至700米拋棄式測量溫度和深度剖面的觀測,到表層溫度、鹽度、化學要素、浮游生物、大氣氣容膠、魚探儀和探空氣球等南大洋海洋環境走航綜合考察。同時還將在南大洋航線上進行地球物理的重力線測量,主要用于測量地球重力場,研究地球深部構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