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
強人下課 亂局依然
薩利赫是中東動蕩大潮中,繼突尼斯總統本·阿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之后下臺的第四位強人。他們當中,本·阿里在洶涌民意中最早“崩潰”,乘夜出逃、流亡國外。穆巴拉克在軍方干預下和平交權,束手就“審”。卡扎菲抵抗到底付出生命。
而慣于“在蛇頭上跳舞”的薩利赫,在民眾抗議聲、部族武裝與倒戈軍隊的槍炮聲以及地區和國際壓力下,出人意料地長時間“彎而不折”,從簽署協議本身看,可做到和平交權、全身而退。但他領導33年的國家,局勢已從內亂向內戰演變。也門此次亂局的直接原因,本來是圍繞薩利赫交權的角力,但到薩利赫交權時,亂似乎已成也門的一股巨大慣性。如今,交權協議雖簽,但從也門動蕩過程看,當事方仍可能有變,局勢發展也還存在著變數。
這些強人幾十年前,在上臺之初,也曾胸懷國家強盛愿景,獲得人民支持。但是,長年執政導致他們麻木懈怠,失去對民眾心聲的感知,落后于時代發展大潮,所取得的成就也為歲月所稀釋。疏忽經濟、懈怠民生,甚至獨攬大權、縱容貪腐,既埋下國家動蕩的種子,也注定下課的命運。
然而,強人下課,恐怕僅是中東未來動蕩與變革相交織的開端。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驟然釋放,猶如潘多拉盒子,打開容易關上難。(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新聞人物
薩利赫 中東權謀第一人
也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執政30多年,屢次平息內亂。按照美聯社的說法,薩利赫老謀深算,可算是中東地區最圓滑的政治強人。
執大權
薩利赫1942年出生于也門北部,靠近也門首都薩那。薩利赫家族所屬部族較小,與強大的艾哈邁爾部族結盟。艾哈邁爾部族領導北方部族聯盟,掌握國家實際權力。也門王國幾乎所有事務,從頒布法令到修筑道路,必須獲得北方部族聯盟批準。薩利赫年輕時渴望躋身上層,選擇加入武裝部隊,試圖展現出才華和抱負。
1962年,也門北部爆發革命,推翻王國,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薩利赫不久后獲任塔伊茲市武裝領導人,開始掌控軍權。
1978年6月,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本·侯賽因遭遇炸彈襲擊身亡。7月,薩利赫出任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集大權于一身,獲得艾哈邁爾部族支持。
善借力
也門經濟落后,部族勢力強大,不同地區之間爭斗激烈。薩利赫展現權力運作技巧,有效平衡部族利益,平息爭執,獲得部族領袖支持。西方國家稱他是“蛇頭上跳舞的人”,善于平衡、借力國內各個派別。
正值“冷戰”時期,南部也門1967年成立南也門人民共和國,1970年改名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獲得蘇聯支持。薩利赫則獲得西方國家支持,鞏固自身權力。
蘇聯1990年解體,薩利赫與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談判統一進程,條件是他本人在也門統一后出任總統。1990年5月,也門宣告統一。不過,1994年,南北矛盾升級,全面內戰爆發。薩利赫再次展現權謀,與主要部族達成協議,承諾部族可以保留繳獲的武器裝備等。薩利赫獲得部族支持,迅速擊敗南部軍隊,南方領導人出逃。1999年9月,也門舉行統一后首次總統選舉,薩利赫當選,官方公布的得票率超過96%。
臨危機
美國2001年遭受“9·11”恐怖襲擊,投入反恐戰爭。薩利赫公開支持美國,允許美國在也門境內反恐。美國不滿薩利赫,卻別無選擇,因為在中東反恐離不開也門合作。薩利赫自身開始面臨危機。“基地”成員和南部分離主義組織聯合發動襲擊,北方則爆發叛亂。
終放權
今年年初以來,西亞和北非地區多個阿拉伯國家政局動蕩,薩那發生大規模示威和流血事件。
薩利赫答應談判,3次上演先宣布同意權力移交、最后一刻變卦的鬧劇,導致國內沖突加劇。
6月3日,位于薩那的總統府遭火箭彈襲擊,薩利赫和多名高官受傷,至少12人死亡。薩利赫次日前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接受治療。9月23日,薩利赫突然回國,意欲緩和國內政局,反而加劇沖突。
面對無可挽回的形勢和各方壓力,薩利赫11月23日重返利雅得,簽署權力移交協議,向副總統阿比德·拉布·曼蘇爾·哈迪移交總統職權。(新華社供本報特稿韓建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