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灣海月廣場,打牌、下棋的候鳥老人比比皆是。(記者劉嘉珮攝)
海口網11月27日消息??隨著全國大多地區氣溫驟降,溫暖宜人的三亞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其中,有一大部分屬于“候鳥老人”,他們在三亞大街小巷依偎而行,開始了“雙城記”的生活。但在欣喜的同時,他們也有許多苦惱。
候鳥老人扎堆三亞過冬
“三亞是我們心中的養老天堂,這個小城特別美。”來自黑龍江的陳利劍和老伴已經連續4年在三亞過冬,同行的還有他一個小區的12位“老伙計”,“有些是來這里養病的,到三亞后支氣管炎和關節炎之類的病再也沒犯過,比吃什么藥都管用。”
記者在三亞灣海月廣場看到,打牌、下棋、跳操、聊天的老人占滿了廣場,有些只是靜靜地坐在輪椅上曬太陽。來自哈爾濱的錢女士還和朋友們組建了一支老年人健身隊,每當夜幕降臨,就在白鷺公園跳舞健身。她告訴記者,這種愜意的日子在北方想都不敢想,每天都得窩在暖房里,不像現在,白天逛逛超市打打牌,晚上就出來活動活動,什么煩心事都沒有。
候鳥被指炒高物價始作俑者
大量“候鳥”的到來,也在方方面面影響著這個花園城市。據了解,一到冬季,由于“候鳥”租房的巨大需求,帶熱了租房市場,租金也水漲船高。37平方米左右的房間租金就需1400元/月,70、80平的需要2100元/月左右,小區好一點的甚至高達三四千元。
一些市民開始抱怨,“候鳥老人”一般只購置小戶型房屋用以養老甚至只是過冬,消費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太多的候鳥老人對于三亞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但拉高了三亞的房價,拉高了租金,還占用了三亞的公共資源。”甚至有人直言:“海南是要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而非‘國際老人島’。”
在各大論壇上,直指候鳥老人混亂無秩序、不愛護環境、造成擁擠等問題的帖子更是比比皆是。“北方老人蜂擁而至,給三亞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三亞的物價,特別是房價隨之而漲,醫院、交通等公共設施已無法承載眾多候鳥族的需求……20多歲的三亞應該是風華正茂,如今卻以人們難以想像的速度老去。”一位網友這樣寫道。
候鳥老人直呼“荒唐”
談及三亞的“候鳥”生活,滋潤都寫在這些退休老人的臉上,可是,欣喜的同時,面對指責和不包容,他們也感到隱隱不快。錢女士對記者說,她和朋友只是想來三亞養病過冬,跟炒房無關,現在三亞房價太貴,他們根本承擔不起,只能租房。他們也是高租金和高物價的承受者。
記者還了解到,有些遠道而來的老人,為了過冬,也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錢女士的朋友曾經費盡周折耗了將近一個月,卻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屋,愿意短期出租的房屋租金都高得嚇人,家境不富裕的他只能跟幾個朋友擠在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心里也特別不好受。
而來自吉林的侯先生面對指責,連呼“荒唐”。他退休前是當地環衛部門的干部,他告訴記者,對于如何愛護衛生、保護環境他最有心得。在三亞養老,就是把三亞當做家鄉,從未像部分網友所說,破壞公共設施,亂指亂罵。
“候鳥”催生“候鳥經濟”
三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些“候鳥”人群中,一部分屬于“候鳥型”人才,他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特別是“候鳥型”老專家學者是三亞獨特而寶貴的人才資源,對于解決全市人才資源總量不足和高層次人才短缺,加快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發揮好他們的作用,做“候鳥型”人才的依靠和“娘家”,三亞出臺《三亞市發揮“候鳥型”人才作用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候鳥型”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好“候鳥型”人才服務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候鳥”老人異地養老不但為三亞發展提供智慧和經驗,還將引發“候鳥經濟”。據三亞住建局的統計,近年來島外人士成為在三亞購房的主力,占據了八成左右,而候鳥老人也是帶動房地產發展的主要群體。隨著“候鳥”老人的增多,各種服務也相應增加。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海南分院在三亞農墾醫院揭牌,哈爾濱市民可以在三亞持醫保卡異地就醫,東北醫院紛紛與三亞各大醫院進行合作交流……這無疑給當地房地產、養老、醫療保健等行業帶來諸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