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牙防組到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再到“共和國脊梁”評獎,類似“拉大旗作虎皮”大肆斂財的做法,可謂多矣。不免讓人叩問,如此拙劣的做法為何一再被復制,相關人員為何能夠屢屢得逞?
有讀者舉報稱,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簡稱中市調查)和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咨詢中心(簡稱中經咨詢),涉嫌冒用國家統計局的名義,給企業排名,發放牌匾證書,并收取數萬元的費用。記者調查發現,讀者反映的情況屬實。
區區一個華而不實的獎牌,就能賣到數萬元,中市調查和中經咨詢靠向企業賣排名,牟取暴利,大發橫財。其實,值錢的不是獎牌,而是因為獎牌被賦予了神圣的公權力色彩。如果沒有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這兩大金字招牌,誰會花巨資購買炮制的所謂獎牌?
從全國牙防組到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再到人們并不陌生的“共和國脊梁”評獎,類似這種靠“拉大旗作虎皮”而大肆斂財的做法,可謂多矣。這就不免讓人叩問,并不高明的做法為何一再被復制,相關人員為何能夠屢屢得逞?
眾所周知,國家對亂排序、亂評比行為,曾多次下文,三令五申禁止,在這種語境中,中市調查和中經咨詢為何仍能大肆斂財?
一方面,這與一些企業缺乏辨別力或貪慕虛榮有關。組織者冒用國家部委的名義,使相關企業負責人深信不疑,再加上這些企業渴望被肯定,希望一些金字招牌為其經商壯膽,明明知道所謂的“中國十大著名品牌”“中國十大暢銷品牌”并不屬實,也愿意花錢購買。
另一方面則與監管部門失職有關。以中市調查和中經咨詢為例,它們所掛靠的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按說,身為被掛靠單位,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應該嚴格履行監管職責,但遺憾的是,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初對方要求掛靠時,“不知道對方究竟是做什么的”。該負責人還表示,從2008年成為掛靠單位到2011年中市調查被揭發涉嫌違規斂財,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身為托管單位,“基本上沒怎么見面”。如此表態,不免讓人生疑,這是真糊涂還是為涉嫌失職找托辭?作為實質意義上的托管單位,這何嘗不是一種姑息和失職?
這些身披官方身份的斂財之舉,已經嚴重削弱了一些政府部門公信力,也傷害了政府形象,必須遏制與懲治。除了對當事人進行依法處理之外,還應該調查其背后的掛靠單位,查一查它們之間有無利益交易,如果有,同樣需要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