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勞春燕:
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勞春燕。
伊朗和美歐之間的對抗繼續升級,美國和歐盟都加大了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力度。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的國防部長巴拉克昨天突然表示,以色列決心阻止伊朗獲取核武器,而且所有的選項都擺在了桌面上。不少媒體因此猜測戰爭離伊朗已經不遠了。
今天演播室里我們也請來了特約評論員宋曉軍先生,還有國際戰略研究所的高祖貴教授一塊來討論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一起來了解一下最新的情況。
解說:
近日來,英國使館遭襲事件發生時候,美歐與伊朗本來緊張的關系立即惡化,西方國家對伊朗采取了更加強硬、更加一致的態度。有評論稱,伊朗已經陷入國際孤立。
12月1日,國務外長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決定擴大對伊朗的制裁。在新一輪制裁中,歐盟在已有的對伊制裁措施之外,又將143家伊朗企業和37名個人列入制裁清單。據報道,一旦希臘等嚴重依賴伊朗石油進口的國家能找到替代,歐盟就有可能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
美國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也緊隨其后。當地時間1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以100票贊成,零票反對的結果,全票通過了對伊朗的新經濟制裁措施。該制裁措施規定,將凍結與伊朗中央銀行有石油及相關產品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的資產。與此同時,法國、德國和荷蘭也已經相繼召回了駐伊大使,意大利外交部也在1日表示,已經決定召回本國駐伊朗大使。
美國《時代周刊》文章稱,外交上的沖突只是一場“前哨戰”,它是圍繞著伊朗核計劃進行的更宏大戰爭正在升溫的又一跡象,而國際社會也紛紛猜測戰爭離伊朗已經不遠了。
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和以色列副外長阿亞龍1日在媒體美以戰略對話后發表聯合聲明,指稱伊朗是美以兩國在中東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在接受以色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以色列并不想通過軍事打擊來結束伊朗的核計劃。但是從某種程度上看,以色列又別無選擇。
面對西方國家的全面施壓,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當局11月30日晚些時候釋放了11名沖進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的鬧事學生,伊朗官方媒體尚未對此事發表任何論。
伊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伊朗將采取報復性措施回應英國驅逐伊朗外交官的決定。伊朗最高法官把西方的制裁稱為恐嚇政策,并警告西方國家中的交戰國要審慎行事,伊朗民族絕不會屈服于傲慢的霸權。又有媒體稱,伊朗在西方強壓下,似乎準備背水一戰。勞春燕:
自從闖館事件發生以后,我們看到西方國家現在對伊朗是群起而攻之,新一輪的制裁措施也出來了。如果新一輪的制裁措施是一種外交戰或者是一種經濟戰的話,對伊朗會起到多大的影響?或者對伊朗的筋骨會有多大的傷害?正在評論:歐盟如何加大對伊制裁?高祖貴 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對伊朗來說,經濟上的效果短期內不會顯現出來,但是馬上會面臨外交上的孤立會空前的加大,這種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西方利用這個機會已經加強內部的協調,之前他們內部關于對伊制裁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分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分歧縮小了,所以才有了歐盟外長會議,27個成員國很快作出這樣一個決定。盡管現在石油經濟的決定還沒做出來,但是下一步會逐步地升級,朝這個目標往前走。美國國內也是這樣的,之前關于金融制裁的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分歧或者有很多的反對,但是這一次100票對0票,這次很快地通過了,石油和金融制裁一些細部的東西可能還會往前推。這就使得伊朗下一步的經濟往來面臨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勞春燕:
對伊朗來說,經濟上的壓力會非常的大,但還沒有走到石油禁運的那一步,現在對伊朗只是一種壓力,對伊朗會有實際上的傷筋動骨嗎?
專家觀點:美英制裁要關閉伊朗人口紅利窗口專家觀點:西方對伊制裁越擰越緊
我覺得會,美國和西方一直對伊朗采用了一種以壓促變的方式。對于伊朗這樣的國家,1979年伊斯蘭革命,然后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現在在臺上的這些人都是曾經的戰斗英雄,像內賈德還有革命衛隊司令,這些人不懼怕戰爭,而且完成過八年的兩伊戰爭之后,有非常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再加上宗教的力量。那以壓促變到底怎么壓呢?主要是一種金融上的制裁。因為伊朗從1979年到1991年人口增加了3100萬,伊朗現在總人口八千萬,也就是50%左右的人全是90后和80后,但是伊朗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光靠石油是解決不了這些人的就業壓力,它希望把賣石油的錢換來國外的投資。但是賣石油的錢是用歐元結算的,必須在倫敦、法蘭克福、巴黎這些金融中心來結算,英國人說現在做結算或者換投資是不行的。所以伊朗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天天說,它砸我們的飯碗,我就砸它的使館,是這么一個邏輯關系。所以無論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還是歐洲的金融制裁,主要是要把伊朗的人口紅利的窗口關閉,這樣使得它內部產生巨大的不滿,比如最后出現一些顏色革命等等。
勞春燕:以壓促變。
宋曉軍:對。
勞春燕:
剛才您也提到一點,光是靠賣石油解決不了伊朗現在的就業問題。反過來說如果石油真的禁運了,連石油都賣不了。有媒體評論說,是不是就是釜底抽薪了?
高祖貴:
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伊朗盡管是一個重要的產油國,出口油量也很大。但是伊朗也是汽車上的國家,如果汽油這種化工產品進不來的話,民眾的日常生活馬上就會受到影響,這會引起國內之前對現行伊朗政府政策不滿也會出現,伊朗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西方想把原來所有螺絲釘越擰越緊,除了西方內部的資產要加強之外,還要將原來反對制裁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利用這個機會,把俄羅斯重新拉到與西方國家完全一致的立場上,進一步孤立伊朗,這就使得伊朗在國際上和核問題上的壓力也會變得更大,這樣會迫使伊朗鋌而走險,一旦鋌而走險的話,可能就給了一些國家和勢力采取激烈性的借口。
勞春燕:
《時代周刊》有一篇文章評論,現在美歐所做得一切都只是一種“前哨戰”。如果這是一種前哨戰的話,接下來等待伊朗的是什么?
宋曉軍:
我覺得軍事打擊還很遠,雖然2006年的時候,美國在戰爭學院也做過推演,推演結果是失敗的,美國2006年的軍事實力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第二,它下一步還是以壓促變,因為美國使館在1979年的時候被劫持了,劫持444天之后,以色列和美國人發現伊拉克強了,于是美國人馬上就把五百枚反坦克導彈賣給伊朗去壓伊拉克。現在埃及大選剛剛完,伊斯蘭政黨已經得到45%的選票,以色列和美國擔心有一個遜尼派的勢力要超過伊朗的話,它就會再用伊朗制衡他們,所以美國在中東對波斯人更放心一點點,對遜尼派更極端一點點,比如埃及等,如果其它的地方一旦出現更大的勢力,美國一定還會跟伊朗再好。正在評論:美想切斷伊央行與外界聯系?正在評論:以色列表態耐人尋味專家觀點:雙方擦槍走火風險上升勞春燕:
我們看到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有一個最新的表態,現在所有的選項都已經擺在桌面上了,這話我們怎么理解?是不是也包括了戰爭的選項?而且他說以色列是一定要阻止伊朗獲取核武器。
高祖貴:
我們千萬低估巴拉克所說的話僅僅是威脅而已,而德國也在說,伊朗一旦遭到來自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伊朗采取的報復手段可能會打擊美國在德國的一些設施,他們也在考慮如何防備這種結果出現?其實這個已經表明了,就是有關國家都擔心現在緊繃的關系可能會擦槍走火,都在為最壞的結果做準備,已經意識到這種可能性存在。以色列之前就有軍事打擊的威脅,而現在波斯恩在美國是比較強硬的,這樣就使雙方強硬的勢力走在了一起,有了更大的合音。而且這一次砸館事件讓美國人會想起32年前的一幕,那一幕跟現在的情況很類似,當時國內經濟不好,而且也是面臨選舉的問題,卡德采取一系列的外交措施和經濟上的營救都失敗了,最后導致他選不上。現在的奧巴馬肯定會從那個事件里面吸取教訓,避免這種結果出現。為了避免這種結果出現,可能會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措施。
勞春燕:
這點也要請教兩位專家,就拿1979年劫持美國使館人質事件來說,也有評論說,你看1979年的時候,把你們美國的人質都給扣了,當時美國都沒有打伊朗,現在美國會去打伊朗嗎?
宋曉軍:
現在他們都是在評估,目前首先打的應該是伊朗,但是動不動手那是另外一回事,誰最強打誰,美國當時擔心伊朗最強,然后鼓動伊拉克去打伊朗,打到1985年的時候,伊拉克太強了,于是又給伊朗賣武器,美國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伊朗門事件”。美國在中東是平衡的,但是中東自從阿拉伯之春之后,現在的變化是很奇怪的,就是不知道誰會冒出來,尤其是埃及這樣的國家,一旦到明年7月份大選完了之后,穆斯林兄弟會上臺之后,他在西奈半島動不動手,在加沙地帶動不動手,一旦他們起來的話,而且那是更不可控的。從他們心里來講,伊朗比將近10億人的遜尼派是更可控的。現在用狠話壓伊朗,也在警告那些遜尼派,你們再鬧我們也得打,因為現在它不能服軟。正在評論:伊朗陷入孤立 仍不改強硬立場勞春燕:那怎么看巴拉克的這番表態?伊朗確實是以色列很大的一個對手,但是它畢竟是一個已知的對手,是以色列比較了解的對手。而接下來埃及所發生的這些變化,可能會給以色列帶來一個未知的對手。
宋曉軍:
對,是這樣的。現在以色列非常關注埃及的大選,已經加強了西奈半島的警戒,包括加沙地帶。另外埃及還控制蘇伊士運河,進地中海中東的石油80%要走蘇伊士運河,歐洲的貨物快速集裝船90%要走蘇伊士運河,從這個意義來說,讓伊朗賣石油就完了,伊朗也沒要你什么東西,也沒說打你,所以他們現在在評估,到底誰對它威脅大?而且也都給自己留了后手。
勞春燕:
巴拉克的話是什么意思呢?
宋曉軍:
因為現在以色列一點都不能示弱,因為以色列在強敵環圍的情況下,他的語言一定要強硬,但是真正動手還很難說。
勞春燕:
你說語言一定要強硬,伊朗的語言也很強硬,而且伊朗的高官還說,和英國的關系對伊朗來說毫無用處,怎么看伊朗現在這種強硬的表態呢?
高祖貴:
現在伊朗外交上必須采取強硬,而且還可能做出更強硬的表現,包括國內一些議員的表態,包括伊朗議長拉里賈尼對西方很多的攻擊。但是伊朗其實也做好另外一個準備,正在強化它一些軍事力量的部署,這個部署并不意味著伊朗真要打,其實伊朗也避免戰爭爆發的那一步,雙方都采取了克制。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雙方的關系越繃越緊,如果這種繃狀起一些摩擦,這個摩擦對風險管控非常迫切,如果管控不好的話,最后一個偶發的事情可能會迫使各方不得不走到這一步。正在評論:伊海軍裝備新導彈要背水一戰?勞春燕:
兩位剛才也一直在講,美歐現在采取的一個策略就是以壓促變,以壓促變可能會使伊朗國內亂了,對西方有利。但是也可能伊朗在這種壓力之下采取一些行動。現在法新社報道的一個軍事方面的消息,伊朗海軍現在裝備了一種新型的,射程是200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伊朗國產的一種叫“卡德爾”的導彈來裝備伊朗的海軍,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信號?
宋曉軍:
波斯灣我們知道,伊朗除了每天450萬桶石油產出來之后,現在大概是1150萬桶,全世界40%的石油要通過波斯灣,當然也要威脅、封鎖波斯灣等等,最后雙方都比較硬,但是離真正打還有一段距離。
勞春燕:
好,伊朗的問題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環球視線》稍后繼續。
?
相關鏈接:
伊朗警告禁止該國石油出口將打擊全球脆弱經濟
英國計劃就使館遭沖擊事件向伊朗政府尋求賠償
德稱伊朗外長對英使館遭襲表遺憾 承諾防止再犯
伊朗軍方稱擊落美國隱身無人偵察機 已將其繳獲
歐盟欲封殺伊朗石油 油價將沖至150美元?
伊朗稱擊落美軍無人偵察機 所有武器隨時備戰
伊朗首都爆發反英示威 被驅逐外交官回國受歡迎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