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濟南泉城廣場,市民大霧天選擇戴口罩出行。 實習生 姜文潔 攝
進入12月以來,大霧天氣頻繁登場,成為天氣舞臺上的焦點。伴隨著大霧的是紛至沓來的種種疑問:這到底是霧還是霾?對空氣的影響有多大?大霧預報的準確率為什么低……對此,記者對省氣象臺預報員和氣象專家進行采訪,以期解答這些疑問。
降的是霧還是霾?
近日,濟南、德州、聊城、東營、濱州、淄博等地大霧彌漫,走在路上,呼吸都不那么順暢。很多市民紛紛猜測:“這是霧還是霾?怎么感覺空氣這么臟?”
省氣象臺預報員介紹說,這是霧,不是霾。“霧與霾是不同的概念,區別在于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一般相對濕度小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霾一般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簡單來說,干燥氣候條件下地面浮塵易形成霾,而這次大霧天氣主要是由于今年冬天以來雨水比較多,空氣濕度大造成的,所以比去年霧多。去年干旱,水汽少,霧也少。”
大霧預報為啥不太準?
有讀者反映,雖然天氣預報中涉及的大霧地區并不包括自己所在的地區,但當地還是出現了霧,而且這種頻率較高。“為啥大霧預報準確率感覺不如雨雪高?”
省氣象臺預報員介紹說,霧的預報是世界性難題。從大氣角度來講,霧基本上是在400米以下的淺層。霧的生成條件決定了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不像降水是大范圍的。霧是局部地區的,有時霧的范圍只有幾百米,而監測儀器的尺度都很大,這樣就很難監測到。而且有時霧生成得特別突然,輕霧在數分鐘內就能變成濃霧。最難的部分在于地面條件的變化迅速,空氣濕度等條件因子發生變化也比較快,這樣就給霧的監測預報增加了難度。
“對于霧的觀測,氣象部門主要以觀測站的觀測為基礎,包括目測(人工觀測)和器測(自動能見度儀),但是,霧的預報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理論上都還不夠完善。對于霧的研究較少,歷史資料不夠完備。所以,預報準確率比雨雪低。”
持續大霧是否正常?
這次大霧范圍廣,涉及我國九個省市,影響時間長,大霧已持續三四天。“這樣的大霧天氣正常嗎?”有市民發出疑問。
氣象專家介紹說,大霧天氣并不算是突發性天氣,也不屬于極端天氣。每年深秋初冬時節,也就是12月份,都會出現持續性的大霧天氣,持續一周的大范圍霧天還是比較常見的。這次大霧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與前期的雨雪天氣過程有關。
濟南市氣象臺的歷史資料顯示,12月份濟南出霧的日子最多,平均為3.3天,其次為11月份,平均出霧日3天,1月份平均出霧日2.6天。
大霧對空氣影響幾何?
大霧令環境空氣質量顯著降低,濟南市空氣質量日報顯示,5日,濟南空氣質量中度污染,污染指數226,空氣質量五級,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這是自11月8日入冬以來,濟南市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天。上一次空氣質量中度污染發生在11月26日,但污染指數比5日低,為222。
記者查閱濟南市十天內的空氣質量日報發現,11月26日至12月5日,濟南市空氣質量兩天輕微污染,一天輕度污染,兩天中度污染,空氣質量良好率只有50%。
濟南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解釋稱,大霧天氣持續出現,加之濟南市區近地面風速較小、空氣相對濕度較大,大氣低層出現逆溫現象,這些不利的氣象因素疊加導致污染物在空氣中不斷累積而不易擴散,造成本次可吸入顆粒物長時間維持在高濃度水平,一度達到重度污染。
為啥感受與數據不一致?
與大霧天氣一樣令人關注的還有,不少人提出氣象部門和環保部門公布的測量數據和居民的感受出現了比較大的出入。對于這個問題,氣象專家認為,今年大霧天氣具有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久的特點,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因此對大霧印象深刻。環保人士則表示,我國目前監測的空氣質量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粒子(PM10),但大氣懸浮物中對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PM2.5)。因此,公眾感覺空氣污染很重,但數據上還是輕微污染甚至良。
大霧頻發是否因污染加重?
省氣象臺預報員介紹說,霧和環境污染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當大氣污染嚴重時,如果出現了大霧天氣,會加重污染程度,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據了解,1952年12月5日-8日,倫敦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倫敦煙霧事件”。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達4000多人。兩個月后,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
來自果殼網的信息顯示,霧和污染物相互糾纏。霧本身是一種自然的天氣現象,即使沒有人為污染,霧照樣會發生。但是這不意味著霧的發生頻率和污染沒有任何關系。顆粒污染物,尤其是吸濕性的顆粒物為霧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凝結核,有利于霧的發生。反過來,霧天的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使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好,也是不爭的事實。(記者劉紅杰)
特別提示:
霧天不宜鍛煉多吃水果蔬菜
5日,記者從省城各大醫院了解到,由于連日的大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急劇增多。
記者在多家醫院看到,在醫院的耳鼻喉科候診區里,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齊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欒信庸告訴記者,最近幾天來醫院里看耳鼻喉科的人能占到一半。“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咽喉炎癥。”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內五科副主任醫師周傳林說,他尤其提醒那些有晨練習慣的市民,大霧天氣不宜在室外鍛煉,因為鍛煉時的大量換氣,更容易將霧氣吸入體內。此外,霧天空氣濕度較大,會影響運動時皮膚的散熱,容易讓人感到頭暈氣悶。有晨練習慣的市民可在太陽出來后再鍛煉。他同時提醒廣大市民,要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維生素,增強身體抵抗力。如果不得已外出,最好戴純棉口罩。身體如有不適,應盡快就醫。(齊魯晚報濟南12月5日訊/記者李鋼 任志方)
霧天也要保暖應該勤洗口鼻
連日來,全國多個地區被大霧籠罩。這種大霧天氣秋冬季節常見,不僅交通出行受影響,諸多健康隱患更不容忽視。對此,北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柯會星提醒做好防護措施:
二、如果在外呆的時間較長,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雖然發現霧天鼻子比平時臟,但往往忽略了鼻腔的清洗。實際上,外出回家后,用棉簽蘸點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很有必要。(據《生命時報》)
顯示器類家電霧天容易受潮
每逢霧天,彩電、電腦顯示器有些像“變色龍”,總有一道道淺綠色的橫條像龍卷風一樣“刮”過屏幕。
一家大型電器經銷商的維修部主管施先生表示,遇到持續的大霧天氣,各種家電的送修數量都會增加,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就是顯示器類家電,主要是由于受潮。施先生表示,霧天最好不要開門窗,防止潮氣進入室內。家電最好每天都要啟動使用30分鐘左右,利用家電自身發熱來驅逐濕氣,傳真機、復印機等,在潮濕天氣最好不要拔電源。(據《大連晚報》)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