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網絡謠言也相伴而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涉及面廣,內容大到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小到個人隱私;沒有邊界,打破了國家、地域的限制;破壞力強,嚴重者甚至危害到一些國家安全。網絡謠言的廣泛性、自由性、破壞性被譽為網絡“核武器”,備受各國的關注。
網絡謠言的標的一般是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對于這些內容,具有大家關注的性質,而且由于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受眾很難及時辨析其真偽,從而增強了互聯網信息的模糊性,使網絡謠言得以廣泛傳播。由于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言的自由性和互聯網交流工具的多樣性以及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性,造成網絡謠言難辨別,難追溯,難防控。防控網絡謠言,必須綜合治理。
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絡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從這個意義上看,謠言是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然而,網絡謠言雖然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當主流文化比較占據優勢的時候,謠言就會自生自滅;當主流文化處于不均衡的狀態時,謠言就會泛濫。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要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絡管理為平臺,整合政府職能資源,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履行職能解決問題、及時回復問題的機制很不夠。有的職能部門甚至對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順其自然,不處理不回復,漠視網民關懷,導致官方無聲,謠言橫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網絡行為法律制度。網絡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后性,刺激了一些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穿上馬甲,就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制造謊言,混淆視聽,誤導網民,禍害網絡。因此,在網絡謠言被發展到網絡“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厘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絡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絡的虛擬性增加了網絡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絡謠言的瓶頸所在?;ヂ摼W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絡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后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絡謠言、及時處置網絡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絡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絡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于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絡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絡謠言的泛濫。
?
???相關鏈接
評論:遏制網絡謠言呼喚齊“心”協“力”網絡謠言,這個毒瘤必須摘除!北京網媒協會呼吁:抵制網絡謠言 共建網絡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