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正式推選該黨領袖、現總理普京為該黨唯一的總統候選人。這表明,俄總統大選的帷幕已正式拉開。對此,俄羅斯問題專家紛紛評論認為,普京贏得明年3月總統大選將毫無懸念。
最新公布的投票統計顯示,“統俄黨”在12月的俄羅斯杜馬選舉中獲得49.3%的選票,仍為杜馬第一大黨,但與上屆杜馬選舉相比,得票率下滑。與此同時,俄共獲得19.2%選票,自民黨獲12%選票,公正俄羅斯黨獲13.25%選票。選舉結果在俄羅斯內外引起很大震動。普京下一步將如何行動,前景怎樣?
普京先聲奪人,為贏得大選造勢。自今年9月24日“統俄黨”年度會議首次正式宣布普京將參加明年總統選舉后,媒體開始聚焦俄羅斯政壇上“梅普”身份轉換問題。普京對此態度坦然,并頻頻展示自己,以取得民眾的支持。當梅德韋杰夫提議普京作為該黨候選人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時,普京則回應,梅德韋杰夫屆時應擔任總理一職。
目前,俄總統任期已從4年延長至6年,并可連任一次。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俄羅斯未來6年的總統總理已定,普京可再當12年總統,掌權至2024年。普京曾表示,“如果選民認可這份名單,我們會試圖組建一個有效的杜馬,統一俄羅斯黨依然是執政黨,隨后梅德韋杰夫就能組建一個有效的政府。”
從普京看,他對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期間的執政能力表示認可和支持,對今后的“普梅”搭檔也信心滿滿。普京明確表示:“我和梅德韋杰夫早就商定好了,我們建議這種布局,但這種政治布局能否被民眾接受,還要看大選結果。”
不難看出普京著眼長遠,對重新當選總統早有考慮。11月17日晚,俄羅斯三家國家級電視臺同時播放了對普京總理的聯合采訪,面對“您為什么要重返克里姆林宮”這一問題時,普京以美國唯一一位連任4屆的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作為再次競選總統的支持論據,他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任期的次數或執政的年頭,羅斯福總統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戰期間最艱難時刻領導著美國,他曾4次當選美國總統,因為他能有效行動。當我承擔某事時,我也將努力把事情做到底,或至少最大限度地發揮功效。”
穩定經濟形勢是普京的首要課題。俄羅斯近年來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前景不容樂觀。
一是俄羅斯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現代化進程,尤其在創新經濟方面花大力氣,爭取用10~15年實現經濟轉型,使俄羅斯成為世界經濟領域最強有力的競爭者。2010年5月,梅德韋杰夫向國家杜馬提交《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法案》并獲得批準。當年,梅德韋杰夫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宣布成立“創新中心管委會”,還確立了為創新經濟服務是未來三年預算的重要方向,并邀請多個國家與俄羅斯共同籌建創新中心。而經濟現代化需要巨額資金支持,但俄羅斯財力難以全面保障現代化戰略所需要的投資,一些宏偉的計劃大多停留在啟動階段。這將是普京下一步重返克里姆林宮后需破解的難題之一。
二是經濟結構改革困難。當前,能源收入仍是俄財政的主力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出警告稱,過于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必須削減開支。目前,俄羅斯國家財政收入壓力很大,未來三年只有油價高于105美元/桶,才可能消除赤字。巨額的財政赤字將制約俄羅斯經濟現代化的步伐。而普京下一步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并不輕松。
三是反腐敗斗爭任重道遠。俄羅斯近年通過了《反腐敗法》和《國家反腐敗戰略》,設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等。但反腐工作并未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將腐敗傳聞不斷的政壇“元老”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撤職,但國內輿論認為未能從深層次解決俄羅斯的腐敗問題;消除腐敗仍是下一屆政權的重要課題。
四是如何抗衡美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心”。近年,俄羅斯大幅調整外交政策,緩和與西方關系,為實施現代化戰略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但俄美關系并不順暢,隨著俄美大選日期的臨近,兩國摩擦不斷,其中有大選因素,但俄美間結構性矛盾的不可調和性不容忽視,深層戰略分歧難以彌合。近期,俄羅斯在外交上,展示“重回世界舞臺中心”的姿態。今年11月初,在伊朗遭受西方輿論圍毆之時,俄羅斯力挺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俄明確反對西方套用“利比亞模式”。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俄美因反導問題矛盾尖銳,雙方談判無進展,相反,美國和北約部署反導系統的動作卻越來越頻繁,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彈。11月29日,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在俄“飛地”加里寧格勒宣布導彈預警雷達系統進入緊急戰備狀態。俄近來的強硬舉措引起廣泛評論,但從總體看,俄羅斯是在為“重回世界舞臺中心”爭取主動權,美國如何接招,將成為俄美關系下一步發展的關健。(劉桂玲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