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中稱,中國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是“假寬帶”。報告還稱,寬帶費用方面,內地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新京報》 12月28日)
這份報告激起一片嘩然,“假寬帶”也迅速成為網絡熱詞之一。寬帶不“假”,但“既貴且慢”是事實,且十年來基本上在原地踏步。高額的收費,提供的服務遠遠未達到寬帶的基本技術要求,簡直就是“短斤少兩”。
報告說,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固網寬帶與3G用戶數累積達到1.5億人與1.02億人,但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用的都是“假寬帶”。報告說,針對辦理不同帶寬的固網寬帶用戶進行的上網平均速度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數據顯示,使用4M寬帶的用戶中,理論上應享有512KB/s的網速,實際上,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寬帶,理論網速是256KB/s,實際上,平均速度在200KB/s以下的占83.5%;使用1M寬帶,理論網速是128KB/s,實際上,平均網速在100KB/s以下的占67.6%。調查發現,多數用戶辦理的固網寬帶帶寬為2M或4M,2M帶寬下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42.2KB/s,4M則為232.7KB/s。內地固網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99.3KB/s,與名義速度差異極大。用戶實際平均上網速度分布情況,這一說法得到中科院資深互聯網專家呂本富教授的認同。
“假寬帶”的真忽悠,在事實面前,揭開了真實的“紅蓋頭”,廣大網民都有被欺騙的感覺,對此非常氣憤。提供的技術達不到要求,卻收著理論數據的費用,這不是“短斤少兩”是什么?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昭然若揭,這與市場上銷售偽劣產品有何區別?明顯違反了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出現這種坑蒙消費者的行為,寬帶營運企業對此應有一個交代。切實地給廣大消費者一個真實的解釋。最為重要的是,多收費,卻得不到應有的服務。寬帶營運商應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退賠部分費用,并向廣大網民道歉。
造成這種公然隱瞞公眾的知情權,信息權,公然欺瞞消費者,都是壟斷帶來的悲劇。要徹底打破這種現象,只有打破壟斷的現狀,要民間資本進入到寬帶的營運中來。十年發展的步伐較慢,與世界寬帶發展對比較為滯后,也是壟斷造成少有企業獨斷國家資源而不思進取。我國的寬帶發展還不如鄰國越南,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及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但越南的寬帶發展速度卻超越了我國,并不是我國缺乏這樣的技術。說明我們的寬帶營運商在發展上產生惰性,養尊處優,缺乏競爭。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把寬帶像自來水一樣變成一種公共服務了,甚至有的國家提出寬帶可以不收錢。它實際上是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了。而中國的寬帶是由大的電力公司作為資源在經營,所以帶來和國外差距非常大的一個情況。打破壟斷,誠信經營是發展基礎。不斷創新,要想對寬帶提速降費,僅靠運營商是不現實的,要進入市場,引入競爭,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婁義華)
?
相關鏈接:
中國電信回應假寬帶 稱共享寬帶系各國普遍做法DCCI不公布“假寬帶”調研方法 稱擔心被曲解假寬帶刺痛1億多中國網民 每月支出為韓國29倍內地過半網民使用假寬帶 實際網費為香港46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