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距離爆炸中心50米一輛汽車的受損情況。當天上午,敘利亞大馬士革的兩處安全機構發生襲擊爆炸,目前已有44人遇難,166人受傷。
大馬士革街頭,軍警設卡檢查來往車輛。據介紹,近期由于局勢不穩,大馬士革街頭帶槍的軍警明顯增多。
在一個微妙的時間到達了敘利亞,阿拉伯動蕩中新的風暴眼。
當我們或直接或間接地收到敘利亞旅游部發來的邀請時,這個地中海東岸的阿拉伯國家正面臨巨大的壓力。自2011年3月一些地區出現反政府示威,要求民主和自由,并遭到政府軍強力鎮壓以來,人們能從媒體上讀到的,大多是各種流血暴力沖突的消息,以及美俄等大國圍繞它展開的角力和博弈。
先是歐盟、美國和阿拉伯聯盟相繼宣布對敘利亞實施制裁,再是11月阿盟非常罕見地凍結了敘利亞的成員資格,隨后聯合國發布報告,通過223位受害者和證人的證言,披露敘利亞軍警和安全部隊各種虐殺、強奸等侵犯人權的罪行,包括當著家人的面強暴一名男童。據聯合國的估計數據,敘利亞死于沖突的人數已超過5000人。
美國等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早已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軍隊倒戈的消息屢有傳出。外界開始熱議的是,敘利亞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利比亞,巴沙爾政權會不會崩潰。更有一些分析警告說,這個國家已經到了內戰的邊緣。
就是在這種形勢下,12月上旬,我們接到了該國駐華大使館旅游處的邀請,繞過外交部,以民間訪問的方式去敘利亞。
我在大使館辦簽證時,那位一等秘書一邊審核我的資料,一邊問我:“你印象中敘利亞怎么樣?”我猶豫了一下,答道:“好像不大穩定。”
“不,你錯了。”一等秘書說,“敘利亞非常穩定,非常安全,局勢完全可控。”他很快在我的護照上蓋好公章,遞給我。“相信你會旅行愉快,享受美景,”他呵呵笑著,“以及美食。”
似乎從那間不大的辦公室開始,敘利亞這個風暴眼中的西亞國家,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向我們展示出另一面。此后的行程中,我們不止一次被告知:“西方媒體在撒謊,我們要讓你們看看真實的敘利亞究竟什么樣。”
我們這支民間訪問團一行16人,一些新聞媒體的記者,一些旅游類媒體的記者,一家電視臺,一家網站,以及兩位國際問題學者,當地時間12月18日下午到達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這是一趟混搭的旅行。許多時候,旅程安排得真的像是一場休閑游,我們被領著去游覽大馬士革的老城,參觀最大的清真寺,中世紀城堡遺跡,古老的修道院,穿過那些曲曲折折的老街,到由老房子改建成的餐館吃飯,去游客通常喜歡的巴扎購物。
這些時候,我簡直恍惚:這難道是那個據說可能會發生內戰的國家?生活看上去似乎一切正常。街上店鋪都開著,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果蔬食品擺滿了貨架。大清真寺里,人們虔誠地作禱告,清真寺外,年輕的父母領著自己的孩子,給一群鴿子喂食。多么休閑的午后。
一路上見到的普通敘利亞人好奇地向你張望,幾乎無不臉上洋溢起笑容來,毫不靦腆,熱情地跟你打著招呼,孩子、年輕人、老人,都可能叫住你,用簡單的英文或者比畫著手勢,要你給他們照相。他們如此熱情以致同行的博聯社內容總監阮聿泓感嘆說,“你知道嗎,我來這兒以后跟國內最大的不同,就是見到陌生人會笑了。”
而另一些時候,我們會見這個國家的高級官員,從旅游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第二大城市阿勒頗的市長到總統顧問,還有大穆夫提等宗教領袖,談當下的嚴峻局勢。宗教領袖告訴我們,在敘利亞這個國家,各種宗教、教派怎樣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政府高官則幾乎無一例外發表了相同意思的演說:眼下敘利亞正在發生的這些動蕩,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的陰謀,正在與政府軍作戰的,是“武裝恐怖團伙”。政府正推進各種改革,而這些人無疑是要破壞改革。這些也正是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和通訊社等媒體一遍遍告訴國內民眾的。
這樣的聲音,與之前外界所聽聞的,幾乎完全割裂。就像美國廣播公司資深女記者芭芭拉·沃爾特在專訪總統巴沙爾之后,在節目中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感受:“脫節(disconnection)。”
民眾看法上的割裂,也不難發現。網上各種影像里反政府示威聲勢浩蕩,而現實里,我們也不止一次看到街頭一群群年輕人拿著總統頭像、揮舞著小國旗去參加支持政府的游行。不少敘利亞人不失時機地表達對政府和總統的“熱愛”。比如在一個巴扎,我們突然被一群小學生圍住,他們先是爭著讓我們給他們拍照,然后又蹦又跳地、有節奏地喊起了支持總統的口號,以及“謝謝,中國!”——因為中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投了否決票,一路上我們聽到不少敘利人喊著“謝謝中國”,比如在老城區,一輛皮卡開過去,司機高喊一句“謝謝中國”,然后還從車窗里伸出手來豎起大拇指。
當然你可以懷疑這些是被組織的,但我在從阿勒頗市飛往大馬士革的飛機上,無意中坐在30歲的家庭主婦莉納身邊,她對政府的支持看起來是真誠的。“我們這里的物價在周邊國家最便宜”,當醫生的母親過去經常夜里兩三點趕去醫院,無需擔心治安,“新總統比老總統開放得多”,而現在那些鬧事的人,不過是些“不想工作的窮人”,以為推翻了巴沙爾生活會更好,但是“你看看伊拉克,他們開始想念薩達姆了!”她一邊哄著手里10個月大的男孩,一邊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說,一度激動得漲紅了臉。
阿勒頗市17歲的高中生西蒙恐怕不會同意她的說法。這個男孩同樣漲紅著臉告訴我,他從不看敘利亞電視臺,“他們撒謊!”他對國家正在發生的一切感到迷茫,但覺得那些組成“敘利亞自由軍”的倒戈軍人是“好樣的”。就在不久前,阿勒頗市發生了學生“為尊嚴而罷課”的事件,西蒙說他也參加了。此前他曾因為公開發表不合適的言論,而被安保找去,不過沒有挨打。
“你喜歡總統嗎?”我問。他想了想,“無可奉告(No Comment)。”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古城堡遺址Citadel。一群據說前來游覽的小學女生,在一塊空地就著音樂熱鬧地唱著愛國歌曲,人群中不知是誰突然打開了反對派組織的旗幟,很快就被隨行的安保人員收走。
就在我們在敘境內采訪的這幾天,外媒不時有新聞說,另一些城市如霍姆斯等,有一些人在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沖突中喪生。這些國際媒體發布的消息以及死傷數字,大多引用自反對派組織、活動分子以及一家總部設于英國的NGO組織“敘利亞人權觀察”,這家組織據說目前有240名成員分布在敘利亞每個城市,報告新動態,統計死傷數字。但權威媒體如BBC、路透社等通常會交待,由于很難入境采訪,無法對這些數據進行獨立核實,而不得不依賴這些更易獲取的信源。
在敘利亞究竟發生了什么?或許阿盟派出的觀察團,進行第三方調查,在這個時間點上顯得極其重要,他們得出的調查結論,接下來將影響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的決策。
大規模的制裁已經在敘利亞造成顯著的影響。我們所去的景點幾乎見不到外來游客了,物價普遍上漲,由于油氣開始短缺,首都大馬士革就在我們到達的那個星期,中心城區開始限電。一到夜里,老城區里的人們要么點起蠟燭,要么開動自備發電機。但出乎意料的是,盡管局勢緊張,敘利亞人依然可以上各種外網,房頂上裝滿了衛星天線,可以收到包括CNN、BBC在內的各種電視節目,街頭也能買到《泰晤士報》、《時代》周刊等英文報刊。
在敘利亞的7天中,局勢似乎變得緊張起來,隨著當地時間23日兩場針對安全機構的自殺性恐怖襲擊發生后,街頭帶槍的軍警明顯增多,進出大馬士革的公路上,檢查站已經用沙袋壘起了工事。
就在我們即將離開敘利亞的那天上午,安排半天時間購物,一群攝影記者舉著“長槍短炮”在街頭隨意拍著,幾個便衣突然圍了上來,要求檢查照片,盡管有旅游部的陪同人員從旁解釋,仍然糾纏了半小時才算作罷。
這大概算是這個原本想要顯得松弛的國家情不自禁露出的緊張面孔。
相關鏈接:
阿盟秘書長呼吁敘利亞立即停止所有槍擊行為
敘利亞多城市爆發示威 安全部隊被指用長釘炸彈
通訊:敘利亞熱點城市霍姆斯傷痛中將迎新年
走進霍姆斯 告訴你真實的敘利亞
敘利亞人道主義需求上升 沖突雙方被指侵犯人權
阿盟官員說赴敘利亞觀察團工作正在推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