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語
只要伊朗別誤判形勢,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我最擔心的是,伊朗誤判形勢,利用美國大選的過渡期,造出核武器,那戰爭將真的無法避免。——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
伊朗面臨30多年來最大的壓力,近期伊朗一連串的強硬舉動是對這種壓力做出的正常反應。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已經走到盡頭,再往后只能是戰爭,現在最大的危險是美國大選的選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吳冰冰
新聞背景
歐盟官員4日表示,歐盟已經就禁止進口伊朗石油達成共識,進一步刺激了當前圍繞伊朗核問題的敏感局勢。正休假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也簽署了加大對伊朗制裁的法案。
態度強硬的伊朗也不甘示弱。上月24日至本月2日,伊朗海軍舉行10天的大規模軍演。伊朗再三警告說,如果西方對伊朗石油出口制裁,伊朗將封鎖全球石油運輸戰略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在一些美國分析人士眼中,現在的伊朗讓他們想起了“1941年的日本”。
法新社評論說,華盛頓有關與伊朗發生戰爭的討論到了發燒的程度,這場戰爭也許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美伊似乎都擺出了一副對抗到底的強硬態勢,伊朗局勢是否真的會像西方輿論渲染的那樣將走向戰爭?
本周圓桌會議,我們特邀北京大學的吳冰冰副教授和中國社科院的殷罡研究員,探討最新的伊朗局勢。(記者 李明波)
伊朗示硬解讀
西方揪伊朗“命脈”?伊朗承受巨大壓力
4日的最新消息表明,歐盟也即將加入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陣營。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加大對伊朗制裁法案,矛頭對準與伊朗央行有商業往來的外國金融機構。
西方單方聯合施壓
吳冰冰感慨地說,在伊朗核問題上,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組織的聲音越來越弱。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實際上是其聯合盟友共同施壓的單方面行為。
吳冰冰分析說,雖然美伊之間沒有直接的石油貿易,但美國的新制裁措施直接指向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出口。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2大產油國,一旦石油出口受限制,伊朗整個經濟體系甚至都無法運轉。路透社稱,如果嚴格執行這項制裁令的話,大部分煉油廠都將不可能再從伊朗——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產商那里購買原油。
如果歐盟再推出對伊朗石油禁運的制裁,這將讓伊朗更難受。畢竟,伊朗的石油出口中,歐盟國家占18%的份額。
石油禁運是“雙刃劍”
先是10天的大規模軍演,接著又警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最近態度為何罕見的強硬?吳冰冰表示,伊朗近期一系列舉動是針對美歐最新制裁做出的必然反應。問題是,美歐的制裁能取得多大效果?石油禁運無疑是把“雙刃劍”,在重創伊朗經濟的同時,國際市場也將承受高油價的巨大壓力。
“這是伊朗30多年來承受的最大壓力,” 吳冰冰說:“制裁意味著外國企業一旦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就無法與美國進行經濟往來。這等于變相增加了伊朗石油出口的成本。伊朗面對巨大的壓力,必須做出強硬回應,否則就等于在美國制裁面前選擇了屈服。”不過,吳冰冰并不認同將現在的伊朗比作1941年的日本,因為當年日本是主動出擊,而現在的伊朗是壓力下的必然反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