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南英利為代表的新能源工業開始在海口崛起。
?
開欄的話:經過“十一五”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海口市“十二五”開局之年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取得穩中求快的效果。靠的是什么?其中的發展思路、決策值得我們深思、總結。在海口市“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海口晚報和海口網特別推出一組系列報道,旨在盤點海口在各領域取得的成就,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敬請予以關注。
海口網2月10日消息(記者 黎光)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省會,海口經濟總量不大。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引,海口市根據島嶼經濟的特色,并不是純粹去追求GDP的增長,而是講科學發展,講發展質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辭指出:我們的發展就是要讓全體市民有幸福感———這,正是海口追求的科學發展。經過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體市民的努力,特別是5年來的艱苦奮斗,海口已經信心十足地走在平穩快速前進的軌道上,踏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步伐,向“宜居、宜業、宜學、宜游”最精最美省會城市的目標邁進。
5年來,我市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5%,實現翻番;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1.9%,增長1.7倍;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8%,增長1.6倍。
拉長短板 夯實基礎待起飛
回過頭來看兩年前,國際旅游島政策剛剛宣布,房地產再演高潮;隨后國家實行限購調控,房地產熱急劇降溫,再一次顯露出它的脆弱性。
但這一次,海口早有準備,通過及時調整發展理念,轉變生產方式,海口三次產業比重已調整為6.8∶25.0∶68.2,形成比較合理的產業結構,海口在逆勢中上揚。
此前,海口人經歷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房地產高潮,創下過年產值遞增40%以上的奇跡。隨著宏觀調控的實施,泡沫立馬被戳破。
沒辦法,一塊板再長,水桶也只能蓄水到短板處。這個水桶就是我們的實體經濟,我們只能加高每一塊板,尤其是拉長短板,才能蓄滿水。
要發展,需要堅實的基礎。為此,海口人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把欠賬太多的短板拉高變長。
過去的5年,整個海口就是一個打基礎、修跑道,準備起飛的“工地”。
全省最大的立交橋———龍昆南立交橋施工已進入尾聲,今年3月就要建成通車。屆時,從海口龍昆南路到機場只有10分鐘的車程。
這些年,海口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東環高鐵海口東站,原計劃只需支持中鐵在這里修個車站就行了。
5年來,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38.3%,擴大到134.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74.2%。“六縱一橫”的對外交通公路體系和“八縱六橫”的市區主干道網基本形成。棚戶區改造與新區開發成效明顯,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長效化。
要發展,還得靠實體經濟。這幾年,我市一直在規劃產業發展布局。海口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實施以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國家高新區為主的“兩區八園”管理體制。以高新技術為導向,讓新型工業唱主角;工業向園區集中,園區按產業聚集。按照這個思路,海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日趨合理。
海口新型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改變了以前傳統服務業為主的產業格局。以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體育休閑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成為海口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