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強行推出的航空業碳排放稅正面對著越來越強烈的反對聲音。22日,有關航空業碳排放問題的國際會議在莫斯科結束,來自全球29國的與會代表發表聯合宣言,提出了反對歐盟單方面向他國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稅的具體措施。那么歐盟強征“碳稅”為何受到國際社會強烈反對?背后有什么樣的利益爭奪?
2008年11月,歐盟通過法案決定將國際航空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并宣布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這一體系,只要在歐盟區域機場起降的國際航班,無論是否中轉,都需要為超出歐盟規定配額標準的碳排放支付購買成本,否則便會面臨巨額罰款甚至被停航,大有“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的架勢。
專家指出,歐盟對航空企業強征碳排放稅違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負有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沒有對發展中國家的航空運輸業發展需要作出合理安排,使發展中國家承擔了比發達國家更重的減排義務。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法專家嚴厚福說:“我們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看法就是,歐盟的做法違反了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以及國際民航組織的一些規定,尤其是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里面,規定了一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是發達國家應該比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但歐盟碳稅的做法,根本就不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有的飛機不管來自哪個地方,都要一視同仁的征收這個碳稅。”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表示,歐盟的做法違背了《芝加哥公約》和國際民航組織對航空減排的基本立場,實施范圍超越了歐盟的管轄權,擾亂了國際航空秩序。他說:“在國際上的影響,就是把國際航空業的秩序打亂了,因為國際航空秩序是根據《芝加哥公約》以及各個國家之間的航空協定建立起來的一個國際航空秩序。關鍵是這個秩序被打亂以后呢,對整個國際航空業未來的發展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是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單方面的出臺一個規定都必須按自己的規則來做?這樣的話各個國家各行其是,對國際航空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專家對歐盟強征“碳稅”擾亂國際航空秩序的擔憂已經變成不爭的事實。在29國于莫斯科發表的有關航空業碳排放問題的聯合宣言中,就包含一攬子可選擇的反制措施,各國將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采用。這些措施包括:利用法律禁止本國航空公司參與碳排放交易體系;修改與歐盟國家的“開放天空”協議;暫停或改變有關擴大商業飛行權利的談判。
專家同時對歐盟通過強征“碳稅”來促進減排的做法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歐盟強征“碳稅”并非直接減排手段,沒有對節能減排產生直接和實際效果。此外,歐盟強征“碳稅”沒有針對飛機及發動機的制造商,減排沒有從源頭抓起。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說:“我們認為,你目的(如果)就是為了減排,就是為了改善環境(的話),有很多種的途徑可以做,碳交易的方式可以排到很后面,有很多種的方式優于碳交易的方式,而且是很直接的方式,比方說技術減排方式,用市場的手段,這種方法就很直接的促使空氣中的碳排放減少。”
有分析認為,由于歐盟當前深陷歐債危機的泥淖,歐盟此次強征航空業碳排放稅的政策目的并不單純,表面上是促進環境保護,實則為了背后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掌握航空市場的主導權。北京師范大學環境法專家嚴厚福說:“如果說歐盟完全是出于環保的考慮也不盡然,他肯定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考慮,比如說它搞了一個航空的碳關稅體系,有利于強化歐盟在全球碳市場上的地位,現在全球的碳交易三分之二都跟歐盟有關,可以主導價格,既實現環保方面的利益,也實現經濟上的利益,而且相當于提高了國外的航空公司的成本。”
在莫斯科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國民航局官員吉原對記者說,歐盟不顧世界各國反對,一意孤行地對全球航空業征收不合理費用,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
據悉,中國民用航空局已于本月初下令禁止中國所有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也不得以碳排放稅為由,提高機票價格或增加收費項目。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12個國家擁有航權。一旦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征收,2012年中國民航業將至少支付約8億元人民幣,2020年將達到30億元人民幣,未來9年累計相關支出將超過176億元人民幣。
雖然歐盟一再強調會限制機票漲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航空公司支出成本的增加,最終將轉嫁到乘客身上。對此,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反對歐盟碳排放稅的征收。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董事秘書饒昕瑜說:“從國航的考慮初衷來,反對這個碳排放稅的征收,(希望)能夠取得一個有效地結果,而且希望對我們廣大的乘客不要有更大的負擔。”
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方反對歐盟將他國進出歐盟的國際航班納入排放交易體系,主張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國際民航組織多邊框架下通過充分協商解決國際航空排放問題。他說:“民航局也正在和歐盟通過正式的外交途徑商談進行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希望歐盟)要考慮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在碳排放的問題上要采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
歐盟強征航空碳排放稅已在全球招來一片反對聲浪。2月14日,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10次部長會議上達成共識,共同反對歐盟強征航空碳排放稅。在21日至22日在莫斯科舉行的航空業碳排放問題的國際會議上,包括美國、中國、巴西、印度在內的33個國家派代表團與會,其中29國在最終文件上簽字。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說:“國際航空業包括國際社會,對歐盟ETS(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本質是越來越認識的清楚,反對的聲音逐漸增加,除了歐盟以外的國家,現在超過40個國家,而且都是主要的航空業的國家,還包括航空公司、行業協會表示了堅決的反對,”
雖然歐盟征收航空“買路錢”的決心似乎相當堅定,但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能否順利實施,仍取決于非歐盟國家是否能從法律和政治上接受這一體系。莫斯科會議通過的聯合宣言措辭強硬,為的是向歐盟施加更大壓力,迫使其最終自行停止征收“碳稅”。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多國明確反對歐盟征收航空業碳排放稅,更多的法律挑戰和訴訟可能接踵而至,最大的可能是各國重新談判,或者在各方支持下國際民航組織強勢介入,達成一個全球解決方案。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