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鋼鐵集團總經理鄧崎琳表示,2012年武鋼將投入390億元用于養豬養雞等非鋼產業。武鋼擬建萬頭養豬場,而且年內就出欄。鄧崎琳稱,這些并非突發奇想,而是鋼企向“非鋼”轉型計劃的一部分。
鋼鐵企業重金投入養豬養雞,看似可笑,更該引起反思。
目前養豬養雞行業的利潤率可能要高于鋼鐵產業。武鋼作為國有企業,拿出巨資投入到養豬養雞行業中去,其實也是資本趨利性的一種表現。鋼企向“非鋼”轉型,要比拿著國有資本寧虧死守好很多。不過,讓人擔心的是,養豬養雞這個原本就十分脆弱的行業,在巨額鋼鐵資本注入之下,會不會迅速導致產能過剩,進而也出現價格劇烈波動,也變成微利行業呢?甚至會沖擊到那些中小養殖戶的生存?所以說,對武鋼養豬,切莫盲目樂觀。
在我國鋼價波動加劇,鋼鐵產能相對過剩的大背景下,武鋼將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非鋼產業中去,或許可以規避一定的風險。但我更欣賞一些企業堅持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態度。國外有不少企業家,一生只做一件事;有的企業幾代人仍堅持從事一個行業,甚至是做一件產品,把一件產品做到了極致,所以他們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做到了精益求精,這也成就了他們永遠站在行為的前頭,成為領軍者。我國鋼鐵產能相對過剩,是該淘汰一些落后的產能,讓資本轉移到其他行業中去。同時,我們更期待鋼鐵企業也加大創技創新力度,不要一方面讓我國成為了鋼鐵大國,而另一方面仍對優質鋼材依賴進口,受制于他人。
在工業化的進程中,基礎工業的強勁有力是必須的,不然會降低整個民族工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武鋼養豬,對我國工業發展是一個警示。鋼鐵行業,利潤為何如此微薄?這里有多少受國際資源的約束,又有多少是因重復投資產生的內耗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求解。盡管可以借助市場的無形之手,淘汰一部分落后企業,但當整個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則更需要借助宏觀調控的手段,特別是對資源依賴進口的行業,必須早作打算,可不要等眾多工業企業都轉型來養豬,那將會措手不及。(王玉初)
?
相關鏈接:
3月7日兩會熱搜詞:旗袍秀叫停、武鋼養豬
武鋼砸390億養豬種菜 2斤鋼材抵不上4兩豬肉
主業利薄武鋼要當豬倌 業內人士稱養豬風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