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9日訊(見習記者 雷瓊宇 通訊員 黃培岳 張振漢 曾程)“我吃一點藥就好了,沒事的。”“現在所里人手不足,我就多做一些事,請假的事以后再說!”……這是今年3月7日,已連續上班30個小時的海口市拘留所民警陳強在突發心肌梗塞前和同事全偉家的一段對話。可誰也沒想到,就在這天夜間他就被緊急送進醫院,最終搶救無效,才年僅40歲就永遠離開了無比熱愛的親人、監管工作。消息傳來,認識他的人都說:老陳啊,您就是太辛苦了。
愛崗敬業 真情感化 喚醒囚子泯滅之心
在海口市拘留所,只要提起陳強這個名字,單位里上至領導,下到同事無不交口稱贊。為什么,就是因為他人好,熱心腸。陳強于2008年9月從海口市特警支隊調入海口市拘留所,雖然畢業于海南省人民警察學校,又從事多年警察工作,可來到拘留所、面對全新的警務工作,他卻沒有持高自傲,依然把自己當作一名新人從新做起。憑借對崗位執著的追求和堅強的毅力,經過孜孜學習和請教,他很快適應了崗位要求,用他的話說:“我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為之奮斗和奉獻,不然怎么對得起這身警服呢?”
同事全家偉還記得,每天上班他是第一個最早來的,到了下班依舊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非常的謙虛、好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鉆研琢磨個底朝天。”身為在“最一線”基層的民警,陳強高標準高要求自己,他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同事們都喜歡和他一個班,這是因為監管工作有“三大”:工作大、壓力大、風險大。拘留所里每個人的手機不論風吹雨打一天24小時都得開機待命,尤其是節假日更是神經高度緊繃。除了每天的管教工作,備勤也是必須的。可以說,幾乎是“全天侯”在所里上班。監管工作無小事。每次上班陳強認真仔細做好值班筆記,巡監視察一絲不茍,發現有可疑或突發的事態,立即解決和上報。
“他對工作很有辦法,特別用心,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到他這兒總能解決。不論是干工作還是為人,陳強都很出色。”在同事的眼里,陳強的腦袋里總是裝著很多非常有用的“點子”,面對監區管理中很多的問題,他總能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嚴格管理與教育、感化、挽救相結合是黨的監管工作一項基本方針。陳強在幾年的實際監管工作中認識到,教育改造監管人員切忌采取打罵體罰等簡單、野蠻、粗暴的方法,壓抑監管人員思想和情緒。遏制監管人員違規違紀,必須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法循循善誘,進而才能真正的教育、挽救他們,使他們迷途知返。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他充分尊重監管人員的人格,保障監管人員合法權益,堅持以人為本,善于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積極做好教育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心付出,喚醒了囚子泯滅之心。
王某,因賭博被送到拘留所,他態度蠻橫,無事生非,對警官敢頂敢撞,對同犯敢打敢罵,成了無人不知的“刺頭”。一次對拘留所內小賣部出售的物品有意見,揚言要毆打報復。陳強得知這個消息后,為了及時轉化這名棘手的罪犯,準確研判其內心想法,從如何分清真、善、美、丑,使其銹蝕的靈魂恢復正常,并走上積極改造之路,他在第一時間找到王某開展教育談話。起初對陳強的推心置腹,王某情緒抵觸,仍然是我行我素,“你講你的,我干我的”。對于王某無動于衷的態度,陳強不急不躁,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要求他安心改造,走正常的改造道路,不要投機取巧,搞歪門邪道。在陳強的真情感化教育下,最終王某徹底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想法,“刺頭”轉變成了今天社會的守法公民。
閔某2010年因為賭博被關進海口市拘留所。他一度郁郁寡歡,情緒消沉,沒過兩天,就茶飯不思、頭撞墻壁尋死覓活,把監區鬧的不亦樂乎。陳強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主動耐心的和他談話,得知是因為與他相戀多年的女朋友現在提出分手,他的感情因此遭受嚴重打擊。為緩和閔某情緒,經上級主管部門和領導批準,通過多方聯系,陳強找到閔某女朋友,并做了雙方思想工作,最終不僅安撫了閔某的情緒,還保住了這對年輕戀人的關系。拘留結束當天,閔某專程送來了一面寫著“人性管理促進和諧,教育感化關乎百姓”的大紅錦旗,和女朋友一起手持錦旗送給海口市拘留所,并對陳強的幫扶表示了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謝。
工作幾年來,像這樣的事例,在陳強的身上舉不勝舉。拘留所的副所長鄭光育稱,陳強在工作期間,他所管理的7號拘室從來未出現任何差錯,正是由于他對監管人員真情關心,他所負責的監區沒有出過一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他管教的被拘人員沒有“二進宮”、他所帶的作業區違紀率一直是全監區最低的、每年出去幾百人,再沒有重返拘留所的。
正因為有許多的“陳強”,海口市拘留所近年屢獲大獎:2010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一級拘留所”,同時授予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先進單位、執法規范化示范單位,同年被海口市公安局授予“集體嘉獎”;2011年被公安部評為“管理教育社會化先進單位”。
光榮錦旗
?
愛民如子 真心付出 為警奉獻不染塵
從警這么些年,對于陳強來說,尤其是到了海口市拘留所工作以來,因為他的勤懇、他的敬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真正是舍小家為大家。女同事潘心平每次一說起陳強,聲音哽咽、眼淚就禁不住的流下來,她向我們說起幾個發生在陳強身上的“小故事”:
協警李勇是東北人,2011年政法學院畢業后經過應聘到海口市拘留所上班,這年家里來電話說母親患重病,急告他趕緊回家。可是才剛工作沒幾天,身上的錢屈指可數,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陳強得知后,二話不說當即就給了他錢當路費;
越南非法入境人員小芳(化名),關進拘留所后,情緒一直不是很穩定,可因為語言不通,無人搭理她。陳強巡監發現這一情況后,為了幫助小芳,陳強不厭其煩地與她多次通過 “指手畫腳”式的溝通,了解并幫助其解決拘留期間的生活難題,漸漸取得小芳信任,使其配合監管工作。小芳回國后通過合法入境并專程來到海口要找“陳叔叔”,因當年無私的幫助過她,只為對他說一聲“謝謝”。
海口瓊山區某農場的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婆,因撿拾橡膠而觸犯治安條例被送來拘留所,關押期間無人看望,到期出去后老人已身無分文,陳強自掏50元錢親自送老人到府城轉車;另一位老人因哮喘病急需特定藥物治療,可是依據相關規定不允許私帶藥品,經申請批準,陳強幾乎跑遍海口大大小小的藥店,終于買到了老人所指的“特效藥”,事后老人感激的說“民警真是好人啊!”……
在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陳強生前是三級警督,看似“級別”很高,其實每月工資也就3000元錢,既要養家在農村的父母,又要養沒有工作的妻子和13歲的孩子。家里雖不富裕,日子過的緊緊巴巴的他卻是個熱心腸的人,平日里所里誰有事找他幫忙,他從不拒絕,總是盡他所能的去幫助別人,且每次都忘記“回報”。而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讓每一個認識陳強的人,發自內心由衷的感覺到他的“真實”與“崇高”。
因公殉職后,海口市公安局、海口市拘留所的領導第一時間趕到陳強家中進行慰問。大家為失去一位好戰友、好同事、好民警而深感悲痛。陳強兢兢業業的先進工作事跡,一度成為拘留所同事學習的榜樣;他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他以默默無聞的人生詮釋了監所警察這個神圣的職業,同時也詮釋了生命的真正內涵。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他是特殊教育戰線上的“辛勤園丁”,是監所監管安全的“一方基石”, 他把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拘留所這座“改造人、造就人”的熔爐,用智慧與汗水托起了一個個監管人員新生的希望。他勤奮敬業、恪盡職守、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身上,體現著忠誠敬業的精神,彰顯著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演繹著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新時期監所教育人民警察的楷模和榜樣,更是具體再現新時期“學雷鋒”精神道德的完美典范。
陳強,男,漢族,大學本科,1972年8月出生,海南樂東縣人,畢業于海南省人民警察學校。1994年8月參加工作,2008年9月從海口市特警支隊調入海口市拘留所,生前系海口市拘留所管教組民警,三級警督。2008年在特警支隊工作時曾主動要求去汶川一線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
?
相關鏈接:
西藏山南某邊防連:軍區司令員曾在這條道上殉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