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日本政府近日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簽署了一項通過援助振興災區水產業的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11”東日本大地震受災地區的水產加工品,希望以此來解決當地水產品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形象受損”的問題。
魚罐頭將供應學校
根據計劃,世界糧食計劃署將利用日本政府提供的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00萬元)資金,采購青森、巖手、茨城、千葉4縣的水產加工廠所生產的沙丁魚、青花魚等罐頭。這些食品將提供給柬埔寨等5個國家,用于對當地的學校供餐。
不過,目前,有部分市民因擔心核電站事故的輻射影響,表示反對該計劃。對此,外務省官員解釋稱,出口的是接受核輻射檢查后沒有安全問題的產品。
災區產品日本滯消
去年在日本處理福島核事故的過程中,大量的核泄漏物質被排放或者泄露到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海域。這令周邊海域的海產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地漁業備受打擊。
雖然當地政府在水產品的出貨上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但大部分當地消費者,對于這些地區的水產品還是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這也就令那些在經過嚴格的核輻射檢測后允許出貨的產品沒有了銷路,就是所謂的“形象受損”的問題。其實不止是水產品,當地的農業、畜牧業等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人們對這些產品望而生畏的原因也主要有兩個,一是目前日本政府在這些水產品上所使用的檢測標是非常時期的臨時標準,而在這個標準中被認為是“正常”的輻射水平要比正常時期的高出很多。
另外,即便產品中的輻射含量沒有超標,人們對這類產品還是覺得如鯁在喉,因為低輻射的長期累積對人體是不是一點影響也沒有,專家學者可能都是給不出答案。尤其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家庭,可能就會更小心一些了。
產品將經輻射“安檢”
日本政府的這種做法也招致反對的聲音。部分市民因擔心核電站事故的輻射影響,表示反對這項計劃。而日本外務省官員解釋說,出口的水產品都是接受核輻射檢查后沒有安全問題的產品,這種做法是否能被受援的發展中國家接納,就要看日本政府對于這些產品的“安全標準”是如何界定的了。(王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