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1日消息? 3月20日,市政府召開全市筆電產業發展座談會,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市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具體舉措。市長黃奇帆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服務,推動筆電產業上量達產,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筆電產業。
座談會上,市經信委匯報了全市筆電基地上量達產的工作情況:今年1-2月,重慶筆記本電腦生產出現爆發式增長,產量達到680萬臺,同比增長6.8倍;產值約150億元,同比增長6倍。其中2月份單月產量突破400萬臺,是去年同期的10倍。同時,液晶顯示器、電子元件等也出現爆發式增長,推動了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西永微電園、空港保稅區、沙坪壩區、渝北區、璧山縣、永川區,就如何為筆電企業上量達產做好服務、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加大配套企業招商力度等作了發言。惠普、宏碁、緯創、仁寶、廣達等筆電企業在發言中,紛紛表示看好重慶的發展前景和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擴大產能,扎根重慶發展。
聽取大家發言后,黃奇帆說,重慶筆電產業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去年重慶筆電基地生產筆記本電腦2500萬臺。今年前兩個月,產量又大幅增長,預計今年筆記本電腦產量會翻番達到5000萬臺,如果再加把力的話有可能達到6000萬臺。回顧重慶筆電產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招商引資、征地動遷、七通一平、建保稅區、造廠房宿舍等一系列工作,創造了全國發展筆電產業的最快速度。正是在重慶筆電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兩年時間里,重慶利用外資、進出口貿易增幅持續保持全國第一。今年1-2月,重慶利用外資和進出口貿易分別增長50%和110%,增幅仍然是全國第一;臺商在渝投資在全國排名躍居到第四位,居中西部第一;重慶工業也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在今年1-2月全國工業增速普遍放緩的背景下,重慶工業仍然保持了17%以上的增長速度。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筆電產業的支撐。此外,隨著筆電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重慶服務貿易的大發展。因此我們說,筆電產業對重慶工業結構調整發揮了戰略性影響力,對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起到了戰略性支撐作用,也成為重慶當前經濟平穩有效增長的重要支撐點,同時對兩岸的經貿合作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黃奇帆說,重慶之所以能夠在兩三年時間里形成筆電產業集群,這里面有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模式的優勢、政策的優勢。重慶筆電基地實行整機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的模式,它包含三個80%的本地化:零部件運輸量80%重慶本地化、零部件產量80%重慶本地化、零部件附加值80%重慶本地化,這樣就將“微笑曲線”全流程都留在了重慶。同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重慶又有三個創新:一是在出項物流上,重慶打通渝新歐鐵路這條國際貿易大通道,形成內陸新的絲綢之路,改變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物流格局;二是在保稅物流上,重慶海關與沿海海關實行便捷通關,重慶海關關檢的貨物到沿海不再重復關檢,同時保稅區之間的物資劃撥實現一卡通,也不需要重復關檢;三是在勞動力保障供應上,重慶結合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將農民工轉變成城市產業工人,正常上下班、休息國家法定節假日。正是重慶筆電產業這一模式優勢,吸引了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廠商集聚重慶,形成一個欣欣向榮的筆電戰略產業集群。而模式所形成的制度優勢是恒定的,能夠長期發揮作用。同時,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國務院為重慶量身定制的三號文件,批準重慶設立兩江新區和兩個保稅區,這些政策優勢也對廣大筆電企業產生強大吸引力。這些政策產生的優勢也是長周期的,是基本面的,代表國家的支持方向,會持續作用于重慶的改革發展。今后重慶將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優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動重慶改革、開放、發展,更好地推動重慶筆電產業發展。
黃奇帆還就下一步抓好筆電產業發展提出具體要求:市政府將信守承諾,兌現筆電產業的有關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廠房宿舍的建設,滿足擴大產能的需要;要抓好勞動力配套,實行點對點、天對天的勞動力保障供應,解決好員工住宿、業余生活、日常消費、交通出行等問題;有關區縣政府要在兩個保稅區周邊布局學校、醫院,同時抓好社會治安和消防安全工作;要明確兩個保稅區的管理體制,保稅區內由兩個保稅區管委會負責管理,保稅區外由沙坪壩區和渝北區分別負責管理,管委會和區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管理和服務。
副市長童小平出席會議并講話。
?
?
?
相關鏈接:
黃奇帆:重慶今后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