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3日消息??因地制宜認準產業不折騰、不反復,搞一個產業就形成一條產業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通過確立農業產業發展核心思路,農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脫貧致富的信心一年比一年強。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這個縣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大力發展傳統農業產業和新興農業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區,長期以農業為主。2011年,農業占全縣GDP份額達56.3%。橡膠、甘蔗、木薯是白沙縣傳統的三大產業,總產值近9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是,傳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已受到土地條件的制約。白沙縣地處海南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山地面積占59%,重點生態公益林幾乎占全縣面積的一半,全縣目前土地利用率達89%。“傳統的三大產業幾乎把所有土地全部利用起來了,必須發展林下經濟等多種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白沙縣縣長王大輝說。
為此,近年來,白沙確立了發展農業產業的核心思路,逐步形成了“六種、二養、兩大特色”的十大富民產業。“六種”即傳統的“橡膠、甘蔗、木薯”產業和新興的“竹子、生姜、瓜菜”產業;“二養”是畜禽養殖和漁業養殖;“兩大特色”是南藥和特色種植養殖。
白沙縣委書記嚴正說,白沙縣既保持發展思路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做大做強橡膠、甘蔗、木薯等傳統產業,確立其在縣域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又著力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不斷打牢支撐白沙發展的多元產業基礎。
種植橡膠是白沙的傳統產業。邦溪鎮大米村黨支部書記羊志龍告訴記者,大米村委會的南征村與白沙縣大部分村莊一樣,一直堅持種植橡膠,全村目前橡膠種植面積達1200畝,人均50畝。如今有24戶村民通過種植橡膠致富,蓋起了兩三層的“橡膠樓”,村里已經有了6輛小轎車。
竹子、生姜、南藥、養殖等是白沙重點選擇的新興產業和林下產業。元門鄉那吉村村民王桂任創辦了那吉麻竹套種生姜基地,并在麻竹林下圈養本地土雞,培育“麻竹+生姜+土雞”綜合經濟模式。目前,這個基地的麻竹種植面積60畝、生姜25畝、竹林下養雞1000多只,年收入達10多萬元。
引導農民種植,如果農民不能從中獲益很快就會喪失積極性。白沙通過完善育苗、種植、銷售、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保護農民利益。“每做一個產業,政府就配套相應的加工廠和企業,穩定市場規模和價格,避免市場波動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王大輝說,目前,白沙已建成一批橡膠加工廠、淀粉廠、糖廠和竹筍加工廠,生姜加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農民種植的各類產品價格穩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