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7日消息??僅僅因為心情不好,浙江臺州的一名19歲男子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一張血淋淋的割腕自殺圖片,宣稱要自殺。這場“微博自殺秀”驚動了上千警民,而當大家費盡周折找到他時,才發現這只是鬧劇。
把“自殺”當噱頭來吸引眼球
4月4日凌晨,一張在微博上出現的割腕自殺照片成為一場鬧劇的開端。“當你發現我已不在人世……”發微博的是一名叫“小X”的網友,顯示地址是臺州。短短一個多小時,小X的這條微博就被轉了1000多次,引發了許多網友的關注。臺州市公安局的報警服務臺也接到了數十名熱心網友的電話,所有人的心都被小X的生死牽動著。
然而很快有網友發現網上有一張割腕的照片和小X發的照片一模一樣,而那張照片是很早以前的。網上一片嘩然,一些網友開始指責小X是在作秀,所謂的“自殺”不過是一場騙局。被揭穿后,小X將自己微博上的相關信息刪除。
警方通過技術手段查明了小X的真實身份,并聯系上小X的父母,其父母說19歲的兒子目前正在家中上網,沒有割脈自殺行為。
據小X向警方的解釋,發這條微博僅僅是和女友吵架了,心情不好,想以自殺嚇唬嚇唬女朋友。“我沒想到自己這個玩笑會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和費心,我向警察叔叔和網友們道歉。”
公眾愛心“傷不起”
“寧可做了沒有結果,不可不做造成后果”,這是警方處置網絡自殺事件的基本態度。據臺州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僅在臺州地區,類似這樣的網絡自殺事件已發生數十起,其中大多數是假的,而核實事件的真假也占用了大量警力。“微博上一條消息上來,我們往往無法快速判斷真假,一般都只能當真的處理。在有效的管理機制正式引入網絡監管前,我們只能通過巨大的工作量,避免可能正在真實發生的悲劇。”
也有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因為壓力大、一時想不開想要自殺的人確實存在,而他們在自殺前的心理往往都是孤獨的。如果能發微博引起關注,并幸運地得到幫助的話,當事人很可能就會放棄自殺的念頭。因此積極參與解救網絡自殺人群,公眾的愛心并非白費。
對于廣大網民來說,當他們發現自己付出的善意和愛心遭到愚弄的時候,其結果必然是對事件的冷漠和無視。臺州市民曾敏輝告訴記者,他原來對網絡的自殺事件十分關注,甚至自己也曾給警方打電話協助。但看多了這樣的事情后,現在更多時候選擇旁觀。
如果公眾對網絡自殺事件的整體信任度降低,那些真正在死亡線上徘徊的網友,可能將會面臨更加孤立和絕望的處境。
網絡誠信呼喚社會責任意識
經過慎重考慮,臺州警方最終只是對“小X”進行了批評教育,沒有采取其他問責手段。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王全明律師認為,隨意發布自殺信息,造成社會影響,侵占社會資源,當事人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就像“跳樓秀”一樣,警方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對當事人進行一定的行政處置。
也有專家表示,通過微博直播虛構的自殺信息,目前還很難在法律上進行約束,因為此類事件往往不以謀利為目的,也沒有對他人造成直接傷害。
浙江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指出,隨著網絡普及的影響,現在社會上的信任體系正在發生變化,從原來以地緣或血緣關系構建的特殊信任機制向更廣泛的普遍信任機制轉化。許多原來不認識或不熟悉的人通過網絡來發生聯系,這對誠信的要求更加高,因此從制度層面來確保社會誠信就顯得更為重要。
楊建華表示,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網絡信息法規,當許多意見或消息的傳播都使用匿名的時候,匿名不負責任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相關部門要主動介入管理,制定能夠讓網民對自己言論負責的制度,在制度層面培養中國互聯網的誠信文化。
有專家認為,網絡社會也是社會形態的一種,甚至因其特殊的虛擬形態,更需要呼喚社會責任意識:“誠信在微博時代尤為可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