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學員在操作練習救助觸電、溺水者常用的心肺復蘇術。
救助設施不可少
兩起觸電死亡事件敲響警鐘,讓一些單位警醒。業內人士呼吁政府要加大專項投資,企事業單位也要提高意識加大培訓組織力度。
2010年10月開始施行的《海南省紅十字條例》第14條規定: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可以設立固定的紅十字衛生救護培訓場所,配備必要設施,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救護培訓和防病知識的普及宣傳。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可以在機場、港口、車站等公共場所配備符合國際標準的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急救設備。礦山、建筑施工、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使用等易發生意外傷害的行業和教育、旅游、公安、交通運輸等公共服務行業和單位,應當聯合紅十字會,加強對其從業人員進行現場急救技能的培訓,提高緊急救護能力。
王克榮說,依據條例有關內容規定,在酒店、機場、景點等公共服務場所和礦山、建筑工地等高危行業施工現場,若有人受傷和發病,單位沒有應急救護人員對其進行現場救護,從而導致死亡和不可逆轉傷害,死者家屬和傷者可對相應單位進行法律訴訟,單位要負法律責任。很多單位不懂法,從而忽視救護培訓,該中心今年的培訓計劃除了重點關照城區一線人員,還會把有關政策向這些單位傾斜。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紅十字培訓師資力量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有師資人員350多人。文健夫說,雖然師資力量和已培訓人員與內地發達地區相差甚遠,但完全可以滿足培訓的需要。目前,我省要緩解和逐步消除公眾救護缺失現象,除了反復宣傳加強教育之外,因臺風和雷雨多,自然破壞力強,觸電等安全事故防不勝防,在期望更多人懂得救護的同時,還應配備必要的公共救護設備,建議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設立救護站,平時有志愿者組成應急救助隊伍,在交通、水電、摔打等事故發生時,可以隨時就近提供專業救護。
美蘭機場急救中心急救師李雪玲說,在傷情發生的現場都有紅十字培訓過的急救員參與應急搶救,可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救護人員越多越好,而基本救護設備必不可少,目前海南省只有美蘭機場在進出口安裝有兩臺用于救助心臟驟停的除顫儀,而發達國家的城市是每千人居住區就有一臺,與消防設備一起放在顯眼處,方便人們隨時使用救助他人。此外,建議海口公共場所供電設施改裝智能獨立的“空氣開關”,一漏電或電流較大時可自行跳閘斷電,“各方多管齊下,或許電死人的悲劇就能避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