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4月6日,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微基金通過網絡曬出的“過程賬單”,精確到了每分錢。4月8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發布2011年財務報告,引發公眾的關注與討論。能夠曬出賬單無疑是種進步,但如何曬得專業、曬得令人信服,顯然是個技術活。
最近,兩個公益組織曬賬單頗引關注。
“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加班加點做了一個月的報告擺在那里,居然還有人說100塊錢善款中,我們私吞了10塊,這也太讓人郁悶了。”4月10日,當記者問及曬賬單的效果,中國福基會副秘書長、免費午餐基金管委會主任肖隆君卻一肚子委屈。
為什么賬單曬出來,誤解仍舊多呢?“只是將財務數據直白地呈現出來,卻沒有必要的解釋,公眾一般還是不容易弄明白。”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
賬單要曬得專業,分析、解讀和評價不可少
“公眾最想了解的,不僅僅是數據。”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說,“大家其實最想知道基金到底做了哪些事?誰是受益者?由誰來實施?效果怎么樣?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過程’披露。”
在免費午餐2011年的財報中,主要內容是向社會公示該基金自2011年4月到當年年底善款籌集與使用的情況。“正是考慮到公眾監督,我們在平時發布過程信息之余,又發布專業財報。這份財報是參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編制,里面的每個數據都有據可查,連庫存的愛心T恤有多少件,也有志愿者查點。最后每一筆通訊費、差旅費及志愿者津貼都算得很清楚。”肖隆君說。
盡管發布的專業財務數據已經比較細致,但仍有人誤以為免費午餐基金的10%的成本支出過高,“100塊錢善款私吞了10塊”。所以,“公益組織要曬賬單,對信息一定得進行評價與解讀,要想辦法曬得專業,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公眾需求。專業曬賬單包括這樣幾個方面:按標準采集信息,專業的第三方財務審計,數據公示,數據的分析解讀,專業的數據信息評級。而目前我國的公益組織,要么連賬單還沒曬,要么雖然曬了賬單,但卻沒有分析或者分析得不夠。這離專業化的數據公布,還有差距。”王振耀說,“作出專業財報還不夠,公眾對公益知識、法規等不了解,讓公眾接受專業指導、‘讀懂賬本’,也是公益組織的責任。”
目前,基金會中心網打算與相關公益研究機構合作推出旨在促進行業發展的研究報告,程剛說:“以往我們呈現的都是客觀的基金會數據,現在我們也認識到,只有分析,才能凸顯數據的價值。”
曬賬單需硬性制度,制度制定應具體
免費午餐基金、微基金勇于曬賬單,是個可喜的進步。但像這樣愿意曬賬單的公益組織仍是少數。根據CFC4月的最新數據,目前中國有基金會2640多家,其中公募基金會有1200多家,但目前這些基金中建有官方網站的不到25%,在官網上公布捐款數額和去向等信息的更少,設立微博賬號的甚至不到200家,及時更新信息的更是少之又少。
“公益組織公信力不取決于知名度和金錢,主要靠誠信,而誠信的基礎是信息公開。貴州地處偏遠、經濟相對落后,基金會要想往前走,必須得有全新的姿態。”微基金所屬的貴州青基會秘書長楊震說。
其實早在2006年,民政部便已頒發《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但6年來做到這個要求的基金會卻不多。去年12月16日民政部發布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開指引》也不具備強制性。王振耀認為,提升公益事業透明度,亟須建立信息強制公開的硬性規定:“首先制度上對信息公開沒有強制性要求。其次,我們的制度還僅僅是宏觀性和原則性的規定,信息公開缺乏具體的標準、格式和程序,可操作性不強。”
程剛介紹,在美國,基金會若要獲得免稅資格,每年必須如實填寫聯邦稅務總署設立的990表,上報的信息從高管、理事的名單到薪酬、收入和支出、購買服務及關聯關系、所有捐款人的名單、支出明細等十分詳細。
“信息怎么公開?必須制定出詳盡、可操作的標準。缺乏標準、缺乏程序,信息透明很容易變成一種口號。”王振耀認為,要想讓公眾滿意公益組織曬出的賬單,公益組織應做好解讀工作,但解讀所依據的標準,也應當由相關部門制定完善。
據了解,民政部目前正在起草的《公益組織信息公開制度》,預計今年內可出臺,屆時公益組織將按照規定內容進行信息公開。
而且,“我相信隨著國內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后公益組織之間必將產生競爭,競爭靠的就是透明。大家只會捐款給自己信得過的公益組織。”程剛說,“透明已不是被動與主動的問題,而是公益組織唯一的選擇。”
曬賬單,技術不是問題,人力、財力和管理是問題
“對于信息透明而言,技術已不是問題。公益組織采用的技術手段在進步,管理部門也應當及時跟進。”王振耀認為,目前我國的公益事業尚屬于宏觀管理、原則管理,“如果將新技術納入管理渠道,行政效率無疑會倍增。”
從成立官網、更新新聞到微博互動,再到尋求第三方專業技術平臺支撐,現代化網絡技術已成為拉動公益事業走向規范透明的動力。
與“免費午餐”基金落戶CFC不同,微基金與“愛盟公益”技術團隊合作,量身定制了自己的信息公開平臺——“項目執行過程披露”系統。點開該系統,左側的“微基金披露平臺”包含“捐贈收入、捐贈支出、午餐執行反饋、年度審計報告”等子項目,點擊子項目“捐贈收入”,該種收入按五種支付形式分類,點擊其中的“支付寶公益”,就可以在右側窗口看到動態的捐贈情況。點擊子項目“午餐計劃執行反饋”,通過圖表、數據、照片,每天不同學校的午餐情況一目了然。
“數據可以讓我們的信息更透明,也是我們改進工作、提高效率的工具。”微基金執行主席梁樹新舉例,平臺上的食品價格即時更新,可以做出價格預警:一旦超出平均價格,他們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平臺上的捐助信息,則有利于他們對捐助人進行“客戶管理”,在未來籌款中就更有針對性。“接下來我們想試水‘定向捐助’,讓捐款人像監控物流一樣,隨時知道自己捐款的使用進展。”
雖然信息發布的技術條件已經逐步成熟,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匱乏、資金短缺,也是公益組織“信息化”工作的難點所在。
微基金正探索用智能手機執行午餐計劃,但貴州偏遠山區的老師,有的甚至連普通手機都沒用過,“信息鴻溝是他們落后的原因之一,越是落后的地方,我們越希望讓他們也學會先進的技術。”梁樹新說。
?
相關鏈接: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