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事件正在朝著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4月20日,有媒體記者了解到,除了用鉻超標的皮革廢料制成工業明膠,并最終生產出來的“毒膠囊”外,以食用明膠為原材料生產的“正常膠囊”,也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們平時生病能不吃膠囊就不吃,你看到了這個東西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就根本吃不下去。”青海西寧深圳印象小區的一名居民肖師傅(化名)告訴記者。他所住的小區離中國最大的明膠生產企業青海明膠僅一街之隔。而青海明膠所生產的食用明膠,正是生產藥用膠囊的主要原材料。
作為一家在明膠行業市場占有率高居前三的上市公司,青海明膠在本次毒膠囊事件中幸免于難,并且受到各路游資的瘋狂追捧,自4月16日以來,已連續5次封死在漲停板上。然而,熱鬧背后,撲朔迷離的原材料來源,以及曠日持久的環境污染問題,正在讓這家老牌明膠生產企業,遭到外界的質疑。
原材料供不應求
4月17日,青海明膠董秘華彧民曾對外介紹:“皮制明膠用的是動物皮,經浸泡取頭層膠質物制作;骨制明膠則采用動物骨頭。”另據華彧民介紹,青海明膠目前的產品全部是骨明膠,年產量大概在5000噸左右,70%用于醫藥行業,20%用做食品添加劑。巨量的原材料需求,一直是青海明膠的心頭大患。
在2008年的年報中,公司曾坦言“明膠生產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骨料,具有批次投料量大、分布地域廣泛、不易集中批量采購、運輸距離較長等采購難點”。
為了解決原材料來源問題,青海明膠出資設立了廣漢明浩骨制品有限公司(下稱廣漢明浩),該公司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外鄉,是青海明膠生產所需原材料骨粒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其年供貨量在5000噸左右。與此同時,青海明膠還在西寧市周邊地區建成了年產5000噸骨粒的加工生產線。即便如此,也只是解決了青海明膠年骨料需求總量的20%,而對于其余的原材料來源,青海明膠曾表示,公司已同“北京、新疆、四川、貴州、甘肅、寧夏、青海等地供應商進行了深入溝通,已經初步達成了13500噸的供貨意向”。
“這種極為分散的采購方式就意味著原材料的質量將會很難保證。”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對此坦言。
事實證明,這并非杞人憂天。從廢品站收購骨頭?
家住青海明膠所在生物園區附近的肖師傅向記者透露:“青海明膠廠所用原料動物骨頭,很多是從廢品站收購的。”
實際上,用廢品收購站收集的骨頭做明膠,在當地人眼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我以前就有朋友在明膠廠工作,他們私底下也曾說過骨料的來源,有一些甚至是從飯館里面收集來的吃過的骨頭。”肖師傅說。
“就算是新鮮的骨頭也干凈不到哪去,一到夏天我們這方圓幾公里的蒼蠅幾乎都是從他們那出來的。”肖師傅頗為無奈地表示。
“骨料的主要來源是屠宰場,但如果飯店的供給量很多,也同樣可以回收的。”一家小型明膠廠的業務員告訴記者。據該業務員透露,廢品收購站向其供貨的骨料當中,也不乏從飯店等餐廚垃圾中收集來的骨頭。“這種燒煮后的骨頭,膠質含量就會低一點,特別是熬湯之后的骨頭,一般收購價就會低一些,因為提取同樣膠質用的骨頭就會多一些。”
“一般人只知道地溝油,恐怕還不知道吃的膠囊也是差不多的東西。”肖師傅無奈地說。
4月23日,21世紀網就以上問題向青海明膠董秘求證,但一直沒聯系上。(據21世紀網)
影響
青海明膠因媒體報道臨時停牌
青海明膠(000606)4月23日晚間公告,由于有關媒體刊登了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報道,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司股票于4月24日開市起臨時停牌,待公司核實有關情況、通過指定媒體披露澄清公告后復牌。
?
相關鏈接:
多地出現私倒不合格膠囊現象 毒膠囊銷毀須緊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