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拋扔從傳送帶上抓起的目標包裹 本版圖片均為暗訪視頻截圖
標有“易碎”的包裹被壓在下面
一些包裹從傳送帶上掉落
期待多日的快遞送到手里,卻發現包裝面目全非,里面物品受損嚴重,很多有網購經歷的人都遇到過這種郁悶事。
一份快件從發貨方到收貨方,中間遭受怎樣的“虐待”?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以操作員身份暗訪了申通快遞南京轉運中心,親眼目睹了分揀環節中,工人們是如何對待各類快件的。盡管為了防止物品受損,有些人會在包裹上面標注“易碎”、“勿壓”等字樣,但在轉運中心,所有包裹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全被堆在一起。
應聘不需登記
先上崗試著干
轉運中心承擔著整個寄送環節中的重要任務。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從不同地方收來的包裹被重新分揀裝車,送往下一站。因勞動量大,且工作時間多在夜晚,很多工人承受不住選擇離開。因此,轉運中心內人員流動性大,招聘新人頻率高,且招聘人數較多。
3月底的一天,快報記者在網上看到了“申通快遞南京轉運中心”的招聘信息。該信息在職位要求中寫道,負責快件集散分撥,晚上上班,工作時間約8小時。要求身體健康、吃苦耐勞,無學歷、經驗限制。
在與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咨詢中,他詢問記者之前做過什么工作,是否干過農活,稱沒做過重活的人很難堅持下去。溝通后,他告訴記者,可以先到工作現場看一下,然后再決定干不干。
當天中午,記者來到位于南京棲霞區邁皋橋奮斗村內的轉運中心。白天為休息時間,偌大的廠房內非常安靜,兩三輛印有申通標識的黃色貨車停在正對大門的棚子旁。繞到車后,4條傳送帶呈長方形分布,中央空地上堆著少量快件。
站在傳送帶上,馬姓工作人員簡短地問了幾句話,再次強調操作工是個體力活,要裝卸貨物,不是誰都能堅持住的。待遇是每月2500元以上,可繳納保險。記者表示自己應該可以做下去。他點點頭,稱先試干一晚上再說。自始至終,對方沒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甚至沒有問姓名。當然,也沒有交代工作時的注意事項。
直擊
越是“易碎”,工人越是用力摔打
晚7點,轉運中心大棚下,數十名工人就位,傳送帶開始運轉,環境頓時變得嘈雜起來。不斷有廂式貨車從大門駛入,一個個包裹在卸貨處被卸下后扔到傳送帶上。
傳送帶兩側停著發往不同地方的貨車,每輛車旁站著一兩名操作工,看到目標快件,將其拽到面前,掃碼后,再通過傳送帶傳到車門處。各種各樣裝滿物品的編織袋、紙箱攪在一起,想要第一時間看到,需要極好的眼力。
每輛車上一般配有兩到四名裝車工人,個個戴著發烏的白手套??旒鞯侥_下,就要彎腰往車內拖拽。因傳送帶持續運行,包裹源源不斷,他們必須加快動作,才能保證車門處不積壓。站在車下,能看到工人們要么抱著要么拖拉著包裹往車廂內快步走。
“觀摩學習”不到20分鐘,記者就被分到一輛發往蘇南某市的車上?!袄习搴堋疹櫋悖@輛車的貨非常多?!币还と诉呎f邊把一包快件扔到車廂最靠里的地方。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里,記者和另外3名中年民工搭配在這輛車上工作。記者觀察到,不管什么包裹,上面是否標注“易碎”、“勿壓”等,在工人那兒都一視同仁。小包裹直接扔到車廂內的目標位置,大包裹抬起來后,喊個“一二三”,摔地上,或者壓在已經堆起來的貨物上。有時候一包看似很輕的快件,一上手,才能感覺到很重。工人罵句娘,喘著粗氣將其抱起,不一會暗黑的車廂里就會傳來“砰”的一聲。
一名工人稱,有時老板會扒掉最外層的貨物往車廂里鉆,看看裝得實不實。如果空隙大,裝車的人就要被罰款。所以,他們看到一些不平整的包裹,會用力擺平,然后再拿一些小包裹塞滿空地方。當被問起這樣做會不會對物品造成損壞時,他感覺有些“無聊”,稱不要管這些事,反正公司賠。
車門處傳送帶上,有包裹要落下時,記者試圖去拉住,一工人示意不要管它,趕緊裝別的。休息時,他直言包裹上標什么字樣與自己無關,有些人越看到“易碎”、“勿壓”越用力摔打。
包裹里掉落東西,很少有人理會
后半夜,記者又被安排去“堵口子”?!翱谧印笔枪と藗儗π敦浱巶魉蛶c整條傳送帶交界點的俗稱。包裹卸下后,由單獨一條傳送帶傳入長方形傳送帶中,然后由工人分撥。有些沒來得及分撥的會繼續在上面循環,直至被揀出。這樣,新卸下來的與之前卸下來的攪在一起,量極大,交界點就成了包裹容易被擠下來的“口子”。
“堵口子”是個技術活,也是個力氣活。為確保包裹不被擠下,要順勢往傳送帶內側推。這種情況下,很難顧及里面物品會不會受損。如果不往里推,包裹就會被擠下,摔在地上,壓在一起。傳送帶拐彎處都有一個將近10厘米的落差,一些在上面轉圈的貨物也是“一路顛簸”。
傳送過程中,有些包裹扎得不牢,就會散開。里面東西掉落,很少有人理會?!翱谧印迸赃叄粫r有一些螺絲帽、小扣子之類的物品從包裹里掉出。有時,一中年女人會拿著膠帶,看到破損的包裹,不管有無物品丟失,纏上幾圈后將其放回原處。
包裹集中時,傳送帶更像是一個巨型雜貨鋪。涉及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的各種物品,在上面傳來傳去。如果外包裝完好無損,物品還能基本保證不裸露出來。令人擔憂的是,由于多次搬運、摔打,有些包裝已經破損,物品是否會受污染,就很難說了。
勞動強度大,有怨氣撒到包裹上
轉運中心的工人多為20到40歲左右的青壯年,有全職的,也有兼職的。記者做的是全職操作工,工作時間段是晚7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中間夜宵、休息時間為一小時。一個夜班上下來,就能徹底體會到快遞公司為何要求應聘者能干重活。
以記者所在的貨車為例,上半夜的4小時內要裝滿近3輛車,并且是不間斷操作。裝車過程中,工人一邊干活一邊表現出對工作的厭惡,但又擔心被扣罰而不敢懈怠,只能把所有的怨氣撒到包裹上。背摔、腳踢、手扔,工人們做這些動作時顯得習以為常。在他們眼中,這就是普通的裝卸工作。所有包裹只是重量不同,沒有別的區別。
記者了解到,一些老員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并且代繳保險。相比起打零工,這份收入也還說得過去,但能堅持下來的人并不多。每到節假日,貨物堆成山,要等分揀裝車完畢才能下班。即便如此,也就只能拿到100元的加班費。
對照
多種操作行為不符合指導規范
2011年8月,國家郵政局印發了《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當時,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出臺這一指導規范,是因為2011年年初個別快遞企業曝出野蠻分揀,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同時,丟件、延誤、服務態度差等已成為近期消費者對快遞服務投訴的主要問題。
《規范》要求,快遞企業使用皮帶機進行快件的分揀傳送時,應當確保皮帶機勻速運轉,快件擺放均勻,防止快件滑落。由人工進行快件分揀傳送時,如需進行較遠距離搬運,應當將快件裝入貨物搬運設備(如手推車)進行搬運,不得對快件進行猛拉、拖拽、拋扔等破壞性動作??旒謷撌謺r,離擺放快件的接觸面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0厘米,易碎件不應超過10厘米。
在本次暗訪過程中可以看到,快遞公司操作工的行為與要求所述相去甚遠。野蠻拉拽、拋扔包裹的現象時有發生,快件從傳送帶上滑落更是家常便飯。
《規范》還要求,對破損快件應當在確認重量與快遞運單書寫信息無誤后進行加固處理,操作工未經檢查即纏上破損包裹的做法亦是不合規的。
至于裝有各種物品的包裹攪在一起,包裝破損可能導致互相污染,《規范》沒有做出明確說明,但這似乎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記者手記
包裹成為發泄桶的背后
企業謀求盈利沒錯,操作工“虐待”包裹不對,這就是現實。但當前者成為導致后者不斷發生的原因之一,現實就需要做出改變了。像快遞行業轉運中心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它必須保持高速運轉,才能保證低成本、高利潤。但負責操作的畢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當被鎖定在由8個小時、大量待運包裹構成的時空里,疲憊、厭倦襲來,他們能顧及的只有自己。包裹于他們是飯碗,也是負擔。面對管理者的要求,很少有人敢提出異議,但心生的怨氣怎么辦?眼前的包裹于是成了泄氣桶。
進了轉運中心,看著堆積成山的快件,能真實感受到人們對物流的亟需和依賴。也真正見識了這個環節中從管理者到操作工對待包裹的“不友好”態度,又不得不為此感到驚愕。以后再把稍有些價值的東西交給他們,自己是否還如之前一樣放心?想打消消費者心中的疑慮,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
相關鏈接:
快遞掉落45枚鉆戒被摩托男撿走 懸賞線索?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