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八國集團峰會19日在美國馬里蘭州戴維營落幕。盡管如今的八國集團(G8)峰會的“風頭”已不及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而且普京的缺席讓峰會失色不少,但峰會關于歐洲經濟增長和穩定國際石油市場的決議內容仍有一定意義。
“富國俱樂部”日漸式微
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8個工業化發達國家組成的“富國俱樂部”曾是世界政治、經濟體制的實際主宰,但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正使西方發達國家陷入持久的結構性危機,以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日益擔當起世界經濟增長的“頂梁柱”,八國峰會漸已風光不再。
“二十國集團峰會”取代“八國集團峰會”不僅僅是一種呼聲,更是一種現實,因為世界金融、經濟和政治機制演變和發展已不能再無視、缺少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國際上主流的觀點都認為,全球經濟政策協商機制需要更廣闊平臺,G20全面取代G8只是時間問題。
普京缺席 G8峰會減色
由于美國過去一段時間里對俄羅斯民主與人權的批評,以及北約咄咄逼人的反導系統正直接挑戰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剛回到克里姆林宮主政的普京給了美國一個下馬威:不出席G8峰會和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只是由卸任總統后剛轉任總理的梅德韋杰夫代替他到會。
G8戴維營峰會因此大為失色。
此前,為迎接普京來訪,奧巴馬專門把G8峰會與令普京不快的北約峰會分離開來,一場在戴維營,一場在芝加哥。
雖有尷尬與失望,此次G8峰會并非不合時宜,也絕非意義不大。畢竟,此次峰會召開的背景與時機都很特殊:歐債危機在脆弱的短期穩定后再度惡化,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喧囂又上一個臺階,歐元信用體系面臨崩潰的挑戰更其緊迫而逼真,由此對全球金融秩序產生的全面沖擊將不容置疑。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成員國)的首腦閉門磋商,討論自己的問題,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尋求言行上的各項合作與互助,是分內的必需,更是時勢的必然。
就在G8峰會前一天,美國評級機構惠譽公司17日宣布,將希臘長期本外幣債券評級從B-級下調至CCC級,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屆時希臘以歐元計價的主權債務上將會出現大范圍違約。而德國民調顯示,2/3的德國人認為,危機纏身的希臘應該自愿離開歐元區。歐洲一些政治家已經在公開討論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
在歐債危機螺旋式上升、歐元命運危在旦夕之際,歐洲幾大巨頭已不能再耽于相互指責、躲避責任的拆臺游戲了,美國也不能眼見要引火燒身還對歐元落井下石了。此次峰會上各國當事人的表態事關全球經濟成敗大局,尤其令世人關注。
“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內”
G8峰會19日發表的《戴維營宣言》稱,G8成員一致認為,希臘應留在歐元區之內,因為“強大且有凝聚力的歐元區”對全球穩定和經濟復蘇至關重要。宣言歡迎歐元區領導人通過具有可信度、及時的方式來解決歐債危機的決心。
宣言同時強調,八國集團將采取所有必要的努力來重振經濟增長并應對金融市場的壓力。這個《戴維營宣言》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歐元區士氣。
診治歐元 美歐下藥各持己見
當然,G8戴維營峰會仍然沒能開出治療歐元區債務危機的靈丹妙藥。
從宣言中看,美、歐方面對外釋放出“經濟刺激”與“結構性整頓”并行的復雜信號。
宣言稱,目前全球經濟復蘇出現積極跡象,但是依舊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歐洲應考慮如何在提振經濟增長的同時推進結構性財政整頓的問題。
峰會召開前夜,美、歐對于未來歐洲經濟發展方向明顯有著嚴重分歧,《華盛頓郵報》因此把美、歐形容為 “兩個星球上的人”。
在美國大選年里,奧巴馬關心的重點是“促增長”,期待的是強刺激手段下產生的經濟數字與就業指標的上升。
歐洲國家則普遍主張“財政緊縮”,認為如果不從根子上“治病”(特指嚴格控制債務水平和財政赤字),新的經濟刺激計劃將埋下更大的禍根。
歐元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德國一直是“財政緊縮派”的堅定代表。德國方面認為,如果不控制債務水平和財政赤字,反而加大投入和舉債水平,就像是一個人在重復犯錯一樣。
伊朗問題:再給一些時間和空間
討論國際安全問題,是G8唯一與G20有所區別的職能。此次《戴維營宣言》很全面地對糧食安全、阿富汗經濟、中東地區形勢、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等一些熱點作出了表態。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應該還是伊朗核危機與國際油價問題。
伊朗核問題P5+1(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會談在上月伊斯坦布爾會議之后,定于5月23日在巴格達就伊朗核計劃舉行新一輪對話。但就在G8峰會前兩天,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達恩·沙皮羅放風稱,美國軍方打擊伊朗的計劃“就緒”。他說,美國方面“更加傾向于通過外交渠道和施加壓力的方式”應對伊朗問題,但這不意味著不采用軍事選項,“美軍相關計劃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無論美、以是否軍事打擊伊朗,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不僅讓許多能源進口大國(包括日本、韓國、土耳其、印度和中國)備感壓力,也使國際能源期貨風險劇增,油價隨時可能在風吹草動中突然暴漲,而這對經濟復蘇乏力的美歐經濟也構成巨大威脅。因此,美國及西方大國對伊朗的政策走向及對國際石油安全的態度,關系著國際舞臺上各大勢力的未來經濟與政治走向。
從《戴維營宣言》的表述上明顯可以看出,美歐仍希望給“外交解決”伊朗問題提供一些時間和空間。宣言呼吁伊朗根據相關聯合國決議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履行其所有義務,希望能就伊朗核計劃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堅持制裁與談判“雙軌政策”。
該宣言呼吁伊朗“抓住伊斯坦布爾開始的新機遇”,在巴格達取得進展,以恢復國際社會對伊朗核項目用于和平目的的信心。
關于維護國際石油安全問題,宣言沒有明確提出具體措施,只籠統地表示,八國集團“正緊密跟蹤石油市場動態,會采取必要舉措來保障市場充分供應”。宣言未明確表態是否會在危急關頭動用其戰略石油儲備來平抑油價。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