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6日在“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說資源話南海”活動中表示,我國大型科考船“海洋六號”今年將對南海可燃冰進行專項調查,明年有望打鉆取樣。
“目前我們掌握的條件比較有利的區(qū)域是在大陸架附近,如神狐海域。最終選在哪個區(qū)域取樣還需研究。國外一些頂級科學家也可能應邀參與合作。”張洪濤說。我國曾于2007年在南海發(fā)現可燃冰,但儲量、分布、厚度等尚不明確。一些報道中出現的數據大多是通過地球物理復雜公式推算出來的。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海洋地學研究中心主任方念喬表示,南海是一個比較大的邊緣海,構造比較復雜。前景非常被看好,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目前看來,南海南部的油氣比北部的油氣發(fā)育程度好,北部略顯“單調”。
“南海既有陸架海性質,也有深海大洋性質,物質極其豐富,是國內外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深海科研需要儀器設備耐高壓耐低溫,尤其對傳感器精度要求非常高。深度越深,技術含量就越高,相應研發(fā)成本也就越高。”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田紀偉說。
田紀偉曾先后12次擔任我國海洋調查的首席科學家。他坦言,近年來,我國深海技術有了大幅提高。5月初“海洋石油981”南海首鉆舉世矚目。但由于起步晚,我國在這一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
此次“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說資源話南海”活動由中國科協(xié)和中國海洋學會聯合舉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