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7日消息(記者 史雅潔)7月16日,省審計廳副廳長何瓊妹在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2次會議上作《關于2011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內容主要涵蓋省本級預算執行管理、政府投資項目、企業金融等情況,其中關于財政支出管理、地方稅收征管、政府重點投資建設項目等方面備受關注。
報告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著力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上解決問題,以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并就提高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強化政府債務安全和金融安全管理;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關鍵環節的監管力度;提高社會公眾資金管理規范化和公開化等提出了審計意見。
15市縣拖欠土地出讓價款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土地開發利用已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途徑之一,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征繳和管理使用,也成為關注的熱點。今年審計工作報告,披露了18個市縣2011年度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征繳和管理中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
一是拖欠土地出讓金的收入。15個市縣54宗土地就拖欠土地出讓價款36.68億元,占應征收土地總價款的17.4%,同時拖欠違約金2.03億元,8個市縣10宗土地拖欠因改變土地性質或提高容積率應補繳的土地價款6.87億元,占應征收補繳土地總價款的14.3%。
二是未按規定分配土地出讓收入。8個市縣少計提教育資金1.82億元,10個市縣少安排廉租房保障資金3.47億元。
三是不按程序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3個市縣8宗土地面積83.70公頃,在未繳土地出讓價款的情況下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截至2012年6月底,仍欠7.78億元,占應收總價款的24.74%。此外,有些市縣對應征的土地出讓收入給予全額減免或部分減免,違反國家規定。
13市縣擠占挪用專項資金
近年來,我省在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審計中發現,預算支出進度慢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今年審計發現,大量資金通過“權責發生制”、“以撥代支”等方式在賬面反映支出,實際上仍留存于國庫、各類專戶、部門和下屬單位。2011年底,全省歷年已列做預算支出但并沒有真正開支的資金余額累計達457.76億元。至2012年5月底,全省國庫列支掛賬和財政專戶余額仍有304.11億元未實際支出,其中列支掛賬119.15億元、財政專戶184.96億元。
沉淀在國庫、專戶和部門賬戶的財政資金雖然都有規定用途,但實質上卻脫離財政預算管理,容易導致財政資金被擠占挪用、違規出借和無預算使用等安全性問題。5個市縣違規出借國庫資金2.95億元。
截至2011年底,13個市縣共擠占挪用專項資金16.49億元。其中,7個市縣占用專項資金15.14億元;3個市縣挪用土地出讓收入1.29億元,3個市縣挪用扶貧資金、農綜資金、征地補助款等共計612.2萬元,用于非原項目支出。
虛報工程造價3.86億元
政府投資領域歷來為社會廣泛關注,也有人把這一領域喻為產生腐敗的“重災區”。我省審計機關繼續加大對投資領域的審計力度,采取跟蹤審計的監督方法,及時發現和堵塞資金使用及項目管理中存在的違法違規漏洞。
在跟蹤審計過程中,及時掌握項目進度、管理和資金撥付狀況,并根據揭示的問題,及時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突出審計的預防功能,提高公共財政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特別是重點反映了對75個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審計,審計金額64.03億元,查出虛報工程造價3.86億元。
審計揭露了“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垃圾處理場建設、公路港口建設、教育衛生建設、市政建設和行政辦公樓”項目存在虛報工程造價、虛假簽證和隨意虛報工程量、多列工程子目、高估冒算工程造價、高套定額單價、不按圖施工,偷工減料、采取多計人工材料價差等問題,在跟蹤審計過程中,省審計廳及時向項目實施單位提出意見和建議,推促項目單位及時進行了整改。
我省政府性債務風險可控
我省審計機關一直將企業金融改革,促進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作為重要職責。在對省發展控股、海南高速等9家省屬國有企業、5個市縣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損益情況、18個市縣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審計。截至2011年底,全省政府性債務余額990.22億元,比上年增加了37.76億元,其中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691.23億元。
針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履行國有資本受托經濟責任問題,反映了9家省屬國有企業完成了省國資委考核的主要經濟指標,各項財務收支基本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揭示了部分企業財務收支不真實、項目進展緩慢或停滯,存在投資風險;針對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損益問題;反映了對5個市縣農村信用社違規貸款7918萬元;少計提貸款損失準備2953.47萬元,貸款集中度過高;針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反映了省政府性債務存在償債壓力帶來財政資金安全的風險情況,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科學管理和償債資金制度的建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