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車禍現場微笑而陷入輿論漩渦的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8月29日晚通過微博訪談公開回應網友質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官民互動的正面樣本,其積極意義應予以肯定。不過,這場反應迅速的微博訪談,明顯帶有危機公關的色彩,意在扭轉“微笑局長”遭遇的輿論情勢。再度審視這場訪談,有一些細節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從懼怕微博到主動通過微博回應質疑,是官員善用媒體的一種表現,但換個角度思考,“善用媒體”同時也體現了一些官員日益精進的輿論應對技巧。微博互動可以充分權衡利弊后進行選擇性回復,展現給外界的是一個積極正面的、與時俱進的官員形象。不少網友認為“敢開微博回應質疑就已是進步”,這話固然沒錯,但實際上卻可能不偏不倚地進入了當事人預先設立的軌道。
“微笑局長”的這場微博訪談,展現的是近乎“教科書式”的危機公關技巧,這正是值得擔憂的地方。精心編排的危機公關設計,足以沖淡輿論監督的力度和深度,也足以模糊和分散公眾關注的焦點,進而讓輿情反饋在變奏中被改寫。一種非常現實的擔憂是,這種隱蔽的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手段,會給一些問題官員穿上迷彩服,讓信息公開變成選擇性公開,甚至變成官員自編自導自演的“偽公開”。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在8月29日的微博訪談中,楊達才用滴水不漏的措辭直面回應了網友提出的“5塊名表”的質疑,甚至報出了那些手表的型號和價格,一個無懼監督、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官員形象呼之欲出。然而,這些“臺詞”的話音剛落,立刻就有網友貼出了“第6塊表”,“第7塊表”隨后也浮出水面,截至8月30日晚,網友給楊達才的綽號已經從“五表哥”變成了“十一表哥”。
這給我們的教訓是,通過媒體公開回應質疑雖然值得肯定,但更靠譜的還是建立和完善常態化、常規化、機制化的反腐手段,比如加快推進官員財產公開制度。畢竟,只有官員變成“陽光人”、“透明人”,所有質疑和監督才會得到最完美、最真實的解答。